
泰柬冲突仍在进行着,这次美国想当“和事佬。”只不过这一次特朗普说的话没那么管用。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再次遭遇滑铁卢。尽管他高调宣布成功调停了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冲突,但现实却给了这位自诩最伟大谈判家的总统一记响亮耳光。

泰柬双方的炮火非但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在这场东南亚地缘政治博弈中,被弹劾下台的泰国前总理佩通坦以文化部长身份两度强硬发声,彻底撕破了与柬埔寨强人洪森之间最后的体面。
当地时间7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他当天分别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泰国代理总理普坦通电话后,泰柬两国已同意立即会面并迅速达成停火协议。

这位精于自我营销的商人总统不忘强调自己的斡旋成果:“当一切尘埃落定,和平即将到来时,我期待与这两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言下之意,是美国的经济杠杆促成了这场和平。
特朗普的调停手法简单粗暴,他以贸易协议为诱饵,以高额关税为威胁。他明确表示,如果泰柬两国继续冲突,美国将从8月1日起对两国征收36%的惩罚性关税。

这种赤裸裸的经济胁迫,正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典型体现。然而,这种缺乏实质性外交努力的推特调停,很快就被证明只是一厢情愿的政治表演。
泰柬双方的表态耐人寻味,泰国代理总理普坦虽然原则上同意停火,但强调需要共同确定明确的停火措施和程序。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则称早已在24日就表达了停火立场,两国看似接受调停,实则各怀心思,停火声明更像是对美国压力的敷衍回应。
就在特朗普宣布成功调停后不到24小时,边境地区再度爆发激烈交火,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承诺。
在泰柬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被弹劾下台的泰国前总理佩通坦正重新走向舞台中央。

这位他信家族的政治继承人,在因与洪森叔叔门通话泄露而被迫辞去总理职务后,如今以文化部长身份两度就边境冲突发表强硬表态,彻底扭转了此前被视为“亲柬派”的公众形象。
2025年6月,一段长达17分钟的私人通话录音被柬埔寨方面故意泄露。录音中,佩通坦以叔叔称呼洪森,并直言不讳地批评泰国军方高层为疯子。

这段录音在泰国政坛引发轩然大波,反对派与军方联手施压,最终导致佩通坦在7月1日被宪法法院暂停总理职务。
洪森显然希望通过这起录音门事件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削弱他信家族在泰国的政治影响力,离间泰国政府与军方关系,为自己在国内塑造地区强硬派形象。

事态发展却出乎这位柬埔寨政治强人的预料,佩通坦非但没有被政治边缘化,反而借边境危机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政治反弹。
7月25日,当泰国代理总理普坦指责柬埔寨挑起冲突时,佩通坦作为文化部长首次就危机公开发声。
与外界预期的温和姿态不同,她明确表示当前不是谈判的阶段,并强调泰国军方已做好战争准备。这番言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因为这与她此前被视为亲洪森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7月27日,随着冲突持续,佩通坦再次升级言论,直接指责洪森试图通过挑起边境冲突转移柬埔寨国内矛盾,并警告泰国不会在主权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
这两次表态彻底撕碎了佩通坦与洪森之间残存的政治默契,标志着泰国对柬政策转向更加强硬的路线。

佩通坦的政治反弹对洪森构成了直接挑战,柬埔寨领导人原本预计录音门将永久削弱他信家族在泰国的地位,但现实是佩通坦依然保持着对泰国政治的巨大影响力。
令洪森难堪的是,佩通坦如今正利用边境危机,将公众注意力从录音门转向柬埔寨的侵略行为,实现了完美的政治反杀。

争议核心区域塔门通寺和柏威夏寺的主权归属问题,可追溯至1907年法国殖民者与暹罗签订的边界条约。
1962年,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但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仍存争议。这一殖民时代遗留的领土模糊地带,成为两国周期性冲突的永恒热点。

资源发现正在为古老争端注入新的动力,争议区域近期探明蕴藏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稀土矿藏,这一战略资源对两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全球化退潮、各国强调供应链安全的当下,控制这些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主权,进一步降低了双方妥协的意愿。

国内政治算计同样是冲突升级的关键推手,在泰国,代理总理普坦需要通过对柬强硬姿态来巩固自身政治地位,特别是在佩通坦被弹劾后的权力过渡期。
而在柬埔寨,洪森家族正试图通过捍卫主权的爱国叙事,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困境的注意力。双方领导人都有将内部矛盾外部化的强烈动机。

泰国在军事和经济层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但令人玩味的是,实力较弱的柬埔寨反而表现出更加强硬的姿态。
这种反常现象背后,是洪森政府精心计算的以小搏大策略,通过激化民族主义情绪,将地区大国和国际社会拖入争端,从而弥补自身实力不足。

大国博弈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场地区冲突,美国试图通过特朗普的关税外交重新确立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中国则通过支持泰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呼吁双方克制,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的中国援建项目,以及美国与泰国频繁的联合军演,使得泰柬冲突不可避免地带有大国竞争的色彩。

泰柬边境争端从来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问题,而是地区秩序演变的晴雨表。当前的冲突升级,既反映了东盟在解决成员国争端上的机制性缺陷,也预示着在美国战略收缩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正在重新调整各自的地缘政治站位。
在这种复杂格局下,任何外部力量的简单干预都可能适得其反,这正是特朗普调停迅速沦为笑谈的深层原因。

随着泰柬边境冲突进入第五天,军事对抗的残酷后果正日益显现。根据双方公布的数据,持续交火已造成上百人伤亡,超过10万边境居民被迫逃离家园,疏散至临时安全区域。
这场迅速升级的危机不仅给两国普通民众带来深重苦难,也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

人道主义危机正在边境地区快速形成,在泰国素林府和柬埔寨奥多棉吉省的交界地带,数以万计的家庭被迫放弃家园,挤在临时搭建的避难所中。
医疗资源紧张、卫生条件恶化、食物短缺等问题开始在这些临时安置点蔓延,而持续的交火使得人道主义援助难以安全送达。

冲突的经济代价同样惊人,泰柬双边贸易额每年超过60亿美元,边境口岸的关闭和紧张局势已导致跨境贸易基本停滞。
泰国东北部的农产品出口商首当其冲,大量新鲜农产品因无法及时出口而腐烂,柬埔寨则面临电力短缺危机,因其70%的电力供应依赖从泰国进口。
若冲突持续,两国经济都将遭受重创,进一步加剧各自国内的民生压力。

更令人忧虑的是,军事对抗正呈现螺旋式升级态势。7月24日冲突爆发初期,双方还仅限于小规模步兵交火,到26日,泰国已出动F—16战机对柬埔寨境内的军事目标实施空袭,柬方则使用火箭炮进行还击。
这种武力层级的不断提升,大大增加了局势失控的风险。军事专家警告,如果任何一方的打击造成对方高级军官或大量平民伤亡,报复行动可能迅速演变为全面军事冲突。

地区安全架构正面临严峻考验。东盟作为东南亚最重要的区域组织,在此次危机中表现出明显的行动乏力。尽管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尝试调解,但成员国间的分歧使得东盟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暴露出东盟在解决成员国间安全争端上的制度性缺陷,也为外部大国介入提供了空间。
冲突的社会影响已超越边境地区,在泰国社交媒体上,保卫主权等标签成为热门话题,民族主义情绪持续高涨。

柬埔寨方面,洪森政府则通过国家电视台反复播放所谓泰军侵略的画面,强化民众的危机意识。
面对持续恶化的局势,国际社会正在加大调解力度。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已在北京与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举行会谈,讨论泰柬局势。
有分析建议启动位于香港的国际调解机制,由东盟和中国共同推动双方停火。然而,在双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任何妥协方案都可能被解读为投降,这为外交解决设置了巨大障碍。

短期停火有望但脆弱不堪,尽管特朗普的调停沦为笑谈,但多方压力下,泰柬双方确有实现暂时停火的可能性。
柬埔寨已表现出对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调解的开放态度,泰国代理总理普坦也面临国内经济界要求尽快结束冲突的强大压力。
这种停火很可能只是战术性的喘息机会,而非真正的和平开端。历史经验表明,在柏威夏寺周边争议地区,类似的“停火—对峙—再冲突”循环已上演多次,缺乏互信的双方随时可能因偶发事件再度交火。[嘘]
参考资料:京报网 - 2025-07-27 :特朗普调停后,泰国与柬埔寨交火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