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普义

行草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像楷书那般工整严谨,也不似隶书那样古朴厚重,行草之美,在于那份随性而不失法度,洒脱中蕴含深意的虚实并见之境。
“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此言道出了行草书法的精髓所在。虚与实,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行草艺术的灵魂。笔之虚,非空泛无力,而是指运笔时的一种灵动与飘逸,它让线条在纸上跳跃,仿佛有了生命,赋予了作品以圆脱之感。这种圆脱,不仅仅是形态上的流畅,更是意境上的超脱,让人在观赏时,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于物外的自由与洒脱。
而笔之实,则是稳健与力量的体现。它要求运笔时力透纸背,每一笔都饱含深情与力度,使作品显得沉着而厚重。实笔的运用,让行草书法在飘逸中不失根基,在灵动中蕴含力量,仿佛是一位舞者,在轻盈的舞步中展现出深厚的功底与内在的修养。
然而,行草之美,绝非单一虚笔或实笔所能尽显。专用虚笔,虽能得一时之轻盈,却易流于油滑,失去书法应有的骨力与深度。虚笔过多,作品便会显得轻浮无力,缺乏内在的精神支撑,难以长久地吸引观者的目光。
反之,仅用实笔,虽能显一时之沉稳,却易显滞笨,缺乏行草应有的灵动与变化。实笔过重,作品便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了行草书法应有的韵律与节奏,难以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因此,行草书法的至高境界,在于虚实并见,相得益彰。虚笔与实笔的巧妙结合,让作品在飘逸与沉稳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这种平衡,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娴熟,更是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体现。它要求书者在运笔时,既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又能在虚实之间游刃有余,将个人的情感与思想融入笔端,使作品成为心灵的写照。
行草之美,在于那份虚实相生的意境。它让观者在欣赏时,既能感受到线条的灵动与飘逸,又能体会到笔力的沉稳与厚重。这种美,是独特的,是深邃的,是能够触动人心的。让我们在行草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那份虚实并见的艺术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