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电网负荷八创新高!揭秘山东如何靠“三驾马车”稳供保电

今年夏季,山东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全省电网负荷连续72天突破1亿千瓦,最高负荷达1.3021亿千瓦,八次刷新历史纪录。面对

今年夏季,山东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全省电网负荷连续72天突破1亿千瓦,最高负荷达1.3021亿千瓦,八次刷新历史纪录。

面对严峻考验,山东电网通过“三驾马车”——新能源、外电与常规电源的协同配合,成功保障了电力稳定供应,为经济大省在极端天气下提供了可靠能源支撑。

这个夏天,山东电网负荷八创新高,却依然稳定运行,背后是能源转型的精密调度与创新实践。

01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夯实源侧保供基础

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电网的“三驾马车”各自发挥了关键作用,创造了三项新纪录。

新能源出力与电网负荷在同一天创下历史新高。7月3日,山东电网负荷达到1.1483亿千瓦,同日新能源出力达6079万千瓦,占当日最高负荷的53%。

7月5日,新能源出力再创新高,达到6662万千瓦,占当时全网负荷的54.9%,占全网发电出力的63.1%。

“外电入鲁”实现历史性突破。7月5日,入鲁外电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于7月6日、7日分别再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3480万千瓦。

这一数字较去年度夏增长673万千瓦,较原计划的今夏外电2900万千瓦目标高出580万千瓦。

常规电源作为“压舱石”保障更加坚实。国网山东电力积极服务4台、154.5万千瓦新机投运,统筹安排103台、3881万千瓦机组计划检修。

并与24家发电企业签订全部50台60万千瓦以上主力机组保供责任书,实现度夏期间非停率、受阻率“双零”目标。

02 坚强电网与智能运维,构建可靠物理支撑

山东电网以世界级特高压网架为骨骼加速夯实。迎峰度夏前,全国首条“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庆东直流竣工投产。

标志着山东建成“五交四直一环网”省域交直流混联电网,成为我国最大的省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

山东电网各级电网高质量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山东电网累计新建输电线路1352公里,新增变电容量1029万千伏安,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奠定了坚强网架基础。

智能化运维是保障“电畅其流”的软机制。国网山东电力深化大数据挖掘,构建电网故障精准研判系统,实现全网10千伏至1000千伏设备全景实时监控和准确感知。

在聊城,供电公司运用搭载智能导航系统的无人机对线路进行高温天气特巡,通过自适应巡航,无人机精准沿导线飞行、实时回传影像,自动识别缺陷。

03 新型业态与柔性资源,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迎峰度夏决胜关键在于“源网荷储”全链条协同发力。山东将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业态,锻造成调节供需平衡的“柔性利器”。

截至7月底,山东累计建成虚拟电厂28家,聚合容量431.2万千瓦,调节能力82万千瓦。

在聊城,首座市场化运营的虚拟电厂投入运营,聚合了多家企业的可调节负荷资源,总容量达102.38兆瓦,可调节能力8.225兆瓦。

新型储能在用电高峰时刻发挥重要作用。7月11日晚高峰,在国网山东电力统一调度下,144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放电,最大功率达803.59万千瓦,创全国省级电网新型储能放电功率纪录。

截至7月底,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达94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涵盖电化学、压缩空气等多种技术。

国网山东电力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市县三级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深挖调节潜力。

这些创新实践让电网在负荷尖峰前更加从容,正是全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生动缩影。

山东电网迎峰度夏的成功得益于“三驾马车”的协同配合:新能源提供绿色电力,外电入鲁扩大资源调配范围,火电作为压舱石保障稳定供应。

支撑这一体系的是坚强的特高压电网和智能化运维手段。

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业态则提供了柔性调节能力,共同构筑了山东电网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

这一实践为其他省份应对能源转型挑战提供了可借鉴的“山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