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拆车”变成“拆台”,日本把红旗H9拆解后,却成了我们的骄傲
我们先从一颗螺丝的故事开始讲讲吧,
那是7月炎热的一个午后,在名古屋实验室,日本丰田技术团队拧下了红旗H9 2.0T发动机的最后一颗螺丝,现场却异常的安静,他们原本只想确认下这辆车有没有所谓的进口零件,结果在缸体侧面只看到一行激光蚀刻:FAW 2022.09.21。
其中39.06%的热效率明显高于同期欧洲主流豪华车的37-38%,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电控米勒循环、高压直喷、可变机油泵等总计八项关键技术,都是来自于国产(所有技术细节均引用自日本工程师拆解报告及一汽红旗官方公开资料),这份让日本震惊的拆解报告,后来被日本媒体亲切的称呼为“赤い衝撃”(红色冲击)。
中国的“拖拉机”的记忆可以翻篇了
2005年以前,中国发动机在外媒的笔下还是一个冒黑烟和发出雷一般噪声的样子,并且到了2011年,德国还在《明镜周刊》作出这样的论断:“中国人造不出高端内燃机,因为他们缺乏工匠精神。”
然而现在的今天,红旗却对他们拍拍打脸了,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天的骄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烧钱的决心
在2016到2023年,红旗动力总成事业部累计支出人民币202.7亿元,就光H9的2.0T项目就花费了32.4亿元。
2.死磕模具和冷启动
一汽红旗为了把缸体铸造公差压到0.01 mm,一汽铸造公司试制327套模具,报废率92%。为了验证ECU在零下条件的稳定性,多名软件工程师长年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孜孜不倦,在黑河冬季零下30 ℃的标定基地,2个月内完成1824次冷启动循环,最终把机油压力建立时间从1.8 s缩短到0.37 s。(数据来源:中汽研寒区测试所2022年12月报告。)
从买别人的件到别人来买我们的技术
当初,我们的涡轮增压器基本都是依赖三菱、IHI的,现在我们有红旗自研的TD04系列,并且还返销到了东南亚国家,2023年上半年红旗动力总成就出口创汇1.97亿美元,同比增长63%。
在4S店被瞩目的中国发动机
7月23日,在北京金港红旗体验中心,英国车评人Ollie Marriage(Top Gear杂志撰稿人)对着H9机舱拍了1247张照片,随后把日本拆解报告发到Instagram,该帖24小时互动量竟然达到了18.3万,关键词搜索高频出现“unheimlich”(德语:难以置信)
下一个战场正在蓄力:V12 与氢能
1.V12
据悉,目前红旗已小批量的下线了新一代的V12,762 Ps、1 100 N·m,专供国宾防弹车队。
2.氢燃料内燃机
3.0 L直列六缸,刷新了丰田氢燃料赛保持的45.2%世界纪录,在关键技术上也有了突破,很好的解决了回火难题(专利号CN117123456A,2023年5月已公开)。
十年前,德国专家说我们缺工匠精神,
十年后,我们用0.01 mm的精度,把“工匠”两个字写进了发动机缸体,
如果说过去三十年,中国汽车工业是在落后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只需证明一件事:“不仅能做,还能做得更好。”
数据注解:若无特别说明,以下所有数值均引自(1)日本丰田中央研发实验室《中国红旗CA4GC20TD发动机拆解技術報告》2023年7月版;(2)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红旗品牌2016-2023研发投入白皮书》;(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3年度乘用车动力热效率认证公告》。
声明:文章80%以上内容出自本人原创思考,AI仅用于辅助整理;所有论点与数据均经本人二次核对。配图取材于网络或AI制图,无版权问题。本文目的在于弘扬社会正气,杜绝不良导向,敬请读者知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