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省海龙海上风电项目近日迎来重大里程碑——532MW的海龙2号风场全部37台海上风机已完成安装,为这一亚太地区最具规模的海上风电项目于2027年全面投入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台湾海峡可再生能源开发进入新阶段。截至2025年10月初,海龙2号风场已完成全部风机吊装,而整个海龙项目总容量超过1GW,由三个子项目组成,共计划安装73台单机容量14MW的西门子歌美飒海上风电机组。
碧海之上,一座新的绿色能源标杆正在台湾海峡崛起,37台巨型风机已在这片海域扎根,迎接海风的洗礼。
01 项目进展与规模
海龙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台湾海峡彰化海岸约45-70公里处,水深35-55米,总装机容量超过1GW。项目分为海龙2a(300MW)、海龙2b(232MW)和海龙3号(512MW)三个发展阶段。
2025年是海龙项目取得多项突破的关键年份。4月,项目完成首台海上风机安装;6月实现首次并网发电;8月完成全部73套导管架基础安装;10月初则完成了海龙2号全部37台海上风机的安装工作。
根据规划,海龙2号项目的全部机组已于今年7月交付完成,海龙3号项目的36台海上风机计划于2026年年中交付,随后进行运输与安装。整个海龙海上风电项目预计于2027年实现全面商业运营。
02 技术亮点与工程成就
海龙项目在技术层面呈现多项亮点。项目采用的西门子歌美飒SG 14-222 DD海上风机,单机容量14MW,属于当前商业化应用中的大容量机型。
为满足项目需求,西门子歌美飒专门扩建了台中机舱工厂,将其升级为完整生产线,使之成为该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海上风电枢纽。
在基础结构方面,海龙项目使用的导管架基础高达90多米,重约2000吨,是台湾本土制造过的最大、最重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这些巨型导管架由世纪风电等本地供应商制造,专为应对台湾海峡的复杂海况设计。
海事工程方面,CSBC-DEME Wind Engineering(CDWE)使用“环海翡翠”号风电安装船进行作业。该船配备4000吨豪氏威马起重机和DP3动态定位系统,创下了“两天安装三座导管架”的行业纪录。
03 阶段规划与未来展望
海龙项目的后续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海龙2号风场(包括2a和2b阶段)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全面商业运营。海龙3号风场则计划于2026年8月实现全数并网。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发电约3.5亿度,满足超过1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这一项目对台湾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海龙项目是台湾首座装机容量超过1GW的单一海上风电场,将极大推动台湾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项目部分电力通过长期固定电价出售给台电,部分通过企业购电协议出售给台积电,这种混合融资模式也具有创新意义。
海龙项目的成功推进,为亚太地区大型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经验。作为亚太地区首批GW级的大型远岸深海风电项目之一,其技术方案、本地化模式和融资结构都将成为区域类似项目的参考范例。
海龙海上风电项目的扎实推进,彰显了台湾海峡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巨大潜力。当2027年全面商业运营的时刻到来,这片风电场将成为台湾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每年为百万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这一项目的意义超越电力生产本身,它带动了台湾本地高端制造业和海事工程服务业的发展,为亚太海上风电产业树立了技术标杆。
未来随着更多海上风电项目的落地,台湾海峡有望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