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上课是最费力的时候,因为学生没有从周末放松熬夜刷手机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因此,周一一般我们是讲练习,不上新课。
今天,我们重新复习第6单元《语文园地》的知识点,接着进行巩固练习。
大家跟着溪老师来看看,我们是怎么上课的。

✎时间情感体验
有的时间很短,我们却感觉很长;有的时间很长,我们却感觉很短。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中,在正常人看来四十秒钟很短,但“大家”即《跳水》中的水手们,觉得时间太长,反映水手迫切的心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句话中,在正常人看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很长,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时间过地飞快,反映时光流转、瞬间即逝。
讲解完后,溪老师让学生进行练习:我们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把这种体验写下来。
溪老师提供了两个例子,学生模仿例句在作业本上自己写句子。
例1: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名五年级学生了,虽然即将小学毕业,但五年前刚入学的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
例2: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仿佛一个世纪过去了,下课铃声怎么还没有响起了?
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或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我们要学习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在时间的描写中融入人物的情感。

✎修改符号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自由朗读课本上面的材料《一幅画像》,这段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

我们阅读这篇作文后,总结叶圣陶运用啥修改符号,分别是以下几种:
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增添号:在文字或者句、段之间增添新的文字或者标点符号。

3.对调号:用于相邻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转移号:用于表示词语位置的转移。

总结了使用的符号后,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3)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4)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5)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很美丽。

✎古人年龄称谓

以下是古代对不同阶段年龄的称谓,分别是: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及笄之年:古时女子年满15岁时,就将头发束起来并插上簪(zān)子。后引申为到了结婚的年龄。
弱冠: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以示成年。
而立:孔子说“三十而立”。
不惑: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能洞悉明察,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
半百知天命: 0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得失的淡然。
花甲: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古稀:古人一般到70岁时辞官家居,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70岁的代称。
耄耋:80-90岁老年人的泛称。
期颐:100岁称“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这一块,溪老师跟学生介绍了20岁之前古人年龄称谓和24岁—100岁古人年龄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