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龙是皇权象征,谁碰谁死罪,为何“诸葛卧龙”反成千古忠君典范

从周代的“龙卷以祭”、“画龙于衣”,到秦始皇的“祖龙”之说,再到后来的“真龙天子”,不难看出“龙”是赋予皇权的专属象征。

从周代的“龙卷以祭”、“画龙于衣”,到秦始皇的“祖龙”之说,再到后来的“真龙天子”,不难看出“龙”是赋予皇权的专属象征。

例如:帝王的面相称之为“龙颜凤姿”,帝王服饰称之为“龙袍”、“龙冠”,帝王的居所称之为“龙庭”,帝王的座椅称之为“龙椅”等。

可以说,对于这个“龙”字,除帝王外,谁碰谁就会被扣上“僭越”的杀头大罪。

当然,除了“龙”之外,“凤”也不是什么人都敢碰的。

▲庞德公

但是,被称“卧龙”的诸葛亮,为何一点事没有,反而成了历代千古忠君的典范呢?同时,被称“凤雏”的庞统,同样一点事也没有。

这时,可能许多人都会认为,“卧龙”和“凤雏”都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名号,并非历史上的说法。若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卧龙”和“凤雏”反而是《三国演义》采纳的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庞统的名号。

“卧龙”、“凤雏”之名来自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所著的《襄阳记》中的一句话:“乡里旧语,目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德公之题也。”

是说,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和司马徽的“水镜”名号,都是出自庞德公之口。所以,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时,才会称二人为“卧龙”、“凤雏”。

甚至,庞德公的孙子庞涣从西晋牂牁太守之位辞官回乡时,人们竟敢用“我家池里龙来归”来形容其归乡。

后来,斐松子注《三国志》时,就曾引录习凿齿的许多著作,其中《襄阳记》就有二十多条。这也说明,《襄阳记》的可信度之高。

那么,若按照“龙”是赋予皇权的独属象征,庞德公为什么就敢称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呢,为什么到了明代的《三国演义》还敢采用这样的名号,又为什么“诸葛卧龙”还会被称之为千古忠君典范呢?

▲诸葛亮

其实,“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封建帝王的专属象征,而是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被作为帝王的专属象征。

周代时期,“龙”开始作为天子的纹饰使用,但并非天子的专属,各级诸侯与贵族同样也可以使用,这点在罗振玉曾收藏春秋铜器拓片《昶仲无龙鬲》中就有贵族以“龙舞”为名、字的记载。同时,《礼记·玉藻》中还有“龙卷以祭”、“画龙于衣”的记载。

秦始皇时期,“龙”已被视为皇帝的象征。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今年祖龙死”的记载,其中的“祖龙”就是指秦始皇。

此外,《集解》中也有“龙,人君象”的说法。甚至,秦代玉玺上还刻有“白玉螭”和“交五龙”的图案。

汉代时期,曾这样描述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史记》中说刘邦的母亲怀孕时有一条龙盘于其母的身上,不久就生下了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出生时还有其母薄姬“梦苍龙据吾腹”的传说。

差不多从汉代,“龙”才有了最高皇权的象征意义。但是,从唐代开始,可能才真正把龙和皇权给紧密联系了起来。

▲庞统

到了宋代、元代和清代,“龙”纹、“龙”饰、“龙”物等的使用才逐渐有了严格的限制,只要是皇帝使用的物件,都可在其名前冠之以“龙”,如:龙床、龙椅、龙袍等,即使是皇帝的兄弟、儿孙都不得使用,就更不要说平民百姓了,否则就会有“僭越”之罪,并招来杀身之祸,甚至灭族之祸。

不过,“真龙天子”一词,可能较早出现于姚雪垠《李自成》中的一句话:“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至于“龙的传人”这种说法,实际上却是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流行起来的。

很显然,从以上不难看出,“龙”在东汉末年、三国和魏晋时期,于皇权来说,在使用上还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称诸葛亮为“卧龙”是一点也不影响他千古忠君典范的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列表

山水无言自威     树草不语自伟
山水无言自威 树草不语自伟 5
2025-07-15 06:35
龙族者,妖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