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杭州太懂了!设1000多个钓位宠爱“钓鱼佬”,网友“求抄作业”

设立1000多个公共钓位,钓鱼人随时可去垂钓。杭州的这波操作,估计能让全国钓友的眼泪都快掉下来。这好事,为啥就轮不上咱呢

设立1000多个公共钓位,钓鱼人随时可去垂钓。杭州的这波操作,估计能让全国钓友的眼泪都快掉下来。

这好事,为啥就轮不上咱呢?

当大家都在为找钓位发愁的时候,杭州早已经行动了,在城市河道旁弄了1000个专属钓位,还配着救生圈、垃圾桶,打开手机APP 就能查到具体位置。

甚至还有一人一位的VIP钓位。

此时此刻,我好想问一下杭州的钓友,你们是不是感觉受到了特别的“宠爱”,看着别人找钓位找得花儿都谢了,而你们内心却在狂喜。

其实,杭州的这波操作,并不是近期才实施的。早在 2018 年,我就听说杭州的河道里划定了垂钓区,可以安心钓鱼,这和很多地方的规定截然不同。

如今,这个规定再一次进化: 90多条河段的 200 多个区域里,规划了1000多个标准化钓位。这可不是随便给指定个地方就完事了,人家还给修了水泥台,而且还为了避免钓友们之间相互掐鱼,每个钓位都间隔一定距离。

甚至,有的钓位考虑了钓鱼人的需求,不光有专门放渔具的平台,地面还钻了遮阳伞支架孔,雨天能插伞、夏天能遮阳。

怕“钓鱼佬”出危险?每100米就摆着救生圈、救生绳、急救包 “三件套”。

而且,这样的钓位对钓友来说是“零门槛”,不用办卡、不用预约,提个钓桶就能去。找不到位置?打开手机APP,家门口的钓位在哪、能不能停车,全给你标得明明白白。

作为一个钓鱼人,此刻我只能露出一点羡慕的表情:杭州钓友的待遇,我们啥时候配有啊?

不出意料,杭州对待钓鱼人的行为,让全国不少地方的钓友们,有些按捺不住了,评论区就成了 “大型求抄作业现场”:

有网友恨自己为啥没能生在杭州,誓言下辈子一定做个浙江的“钓鱼佬”。

还有一位网友称:杭州的标准答案出来了,河北什么实施普及。

云南、广东、河北、四川、河南等地的钓友,都有点“求抄作业”的冲动。

为啥钓友们的反响如此强烈,要求尽快统一这个标准呢?说句真心话,咱钓鱼人心里都懂,出去钓个鱼到底有多难?第一步可能就卡在钓位这一关上。

不想出远门,喜欢在家门前甩两竿?对不起,这里不允许钓鱼……这是目前各地休闲垂钓爱好者面临的实际境况,很多城市河道,大概率是不给钓鱼人开放的。

想钓鱼就得跑几十公里,年轻人倒是无所谓,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恐怕就没那么方便了。

而杭州的做法,恰恰就解决了钓友们的这个痛点。想钓鱼不用出远门了,家门口就可以。难怪全国网友都喊着“求抄作业”。

既然已经有了标准答案,那么为啥别人不来抄啊?我想这个问题肯定是钓友们最关注的。

之前,一说起开放自然河道的钓位,管理部门就有难言之隐:一旦放开了,就怕满地鱼饵袋,河沿被挖得坑坑洼洼……

当然,上面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各个地方钓鱼人的素质参差不齐,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想做到行动一致也不切实际。

但是,杭州能做到的事情,我想其他地方也能办到。问题是存在的,但关键还是看到底有没有想法、有没有能力去解决它。

比如:钓鱼乱丢垃圾的问题,我想只是极个别钓友的行为,大部分垂钓者都会自觉带走自己产生的废弃物。对于那些极少数人,我们如果在钓位一边设置一个垃圾桶,是不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再不济,可以通过惩罚、曝光等方式,让一些不自觉的人逐步改变起来。

只要肯去主动管理,肯定还是有办法的。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或许,不是每个城市都能一下搞出来1000个钓位,但至少可以学一下杭州的态度。

对于这一点,“嘴哥”说说自己的感受。我所在的郑州,北郊的贾鲁河在2025年4月份之前,只有很少几个可垂钓区域,因为钓鱼,还发生过保安驱赶七旬老人的事情。

但是在4月份之后,除了天鹅保护区之外,几乎所有的河道全部开放垂钓,我经常到河边散步,并没有发现之前的担忧:河道垃圾遍地,这证明钓友们都是很自觉的,管理部门担忧的问题并不会出现。

在我个人看来,钓鱼人钓的不是鱼,是喘口气的时间。

年轻人下班扛着鱼竿去河边坐俩小时,只是想躲开 KPI 的压力;退休的大爷天不亮就出门,不是闲得慌,是想找个地方和老伙计聊聊天。

钓鱼早就不只是爱好,成了普通人释放情绪的 “出口”。

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能包容多样性的城市,她应该能容下一根鱼竿。

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早日抄好杭州的这份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