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医治疗高血压,究竟有什么方法?2种常见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血压这种慢性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不少见,据调差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几乎有50%的人都会有高血压。高血压

高血压这种慢性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不少见,据调差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几乎有50%的人都会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多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也有患者会出现脚踝部肿胀、牙龈增生、心率加快等表现。

有些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会选择中医药治疗,其实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好处比较多,比如能明显改善病灶,预防出现心衰以及肾功能衰竭等现象,对于人体的心脏,脑肾脏功能等都有一定的保护效果,而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过程相对比较安全。

其实,在古代的中医概念里,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但在中医里也有相应的叫法,比如以头晕为主的高血压,中医称为眩晕,针对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中医也会根据具体症状表现,有相应的叫法,比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归入惊悸、怔忡等。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病因包括外邪入侵、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等,并以此为据进行辨证施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风痰上扰,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型。中医治疗会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特殊情况,进行辩证论治。那么从中医治疗角度出发,具体是如何治疗高血压的呢?这2种常见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药物治疗

因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常用药物有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风痰上扰导致的高血压症,见头痛昏蒙、胸闷恶心、心悸多寐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多弦滑亦为痰浊内阻。治宜滋阴潜阳、化疲通络。常用药物有黄柏、干姜、天麻、苍术、白茯苓、黄芪、泽泻、人参、白术、炒神曲、半夏、大麦糵面、橘皮等药物。

气滞血瘀导致的高血压症,见头昏、头沉、郁闷不乐,以及胸闷,身上有瘀痛、四肢麻木、有乌青,急躁易怒,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治宜活血祛瘀,疏肝理气。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肝肾亏虚导致的高血压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肢痿软无力,腰背酸软,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

2.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主要指取穴治疗,主要有以下穴位:

风池穴:取穴位置为颈部两条大筋外缘的陷旁中,即发迹的陷处,与耳垂齐平。用两手拇指抵住风池,其余四指分开包住头来支,左右同时按指压治疗高血压的穴位风池穴,可明显改善颈脑部的血液和氧气供应。

内关穴:取穴位置为从手腕根部向上三横指,位于两根筋之间的陷处。用食指和拇指夹住手腕,配合调整呼吸,效果较好。可治疗各种心血管病变,心率失常、心绞痛、高血压。

曲池穴:取穴位置为肘关节弯曲成直角,肘关节外侧横纹头,即靠近拇指侧的纹处。手肘弯曲成直角,用另一手的拇指按压,其余四指抓住手臂。按压曲池穴,能起到退热、降压的功效。

天柱穴:取穴位置为后颈部,两条粗大肌肉外四陷内。两手母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疏经法风、热开、宁神止痛的功效。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彦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