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如果张学良真投入共产党,1955年能不能封元帅?背后的玄机你想过没

有人总喜欢讨论一个假设:要是当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是乖乖跟着蒋介石去了南京,而是一头扎进陕西投奔共产党,结局会如何?尤

有人总喜欢讨论一个假设:要是当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是乖乖跟着蒋介石去了南京,而是一头扎进陕西投奔共产党,结局会如何?尤其到了1955年授衔那阵,他有机会成为元帅吗?

咱先不说别的,看看当时东北军到底有多猛。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合计才8万人。而张学良手下东北军呢,你猜多少?整整20万!直接碾压,2.5倍优势。这份分量,要是真带队转身倒戈,谁敢小瞧?那个时候的我党我军,人数地盘都捉襟见肘,有点人马都是救命稻草,何况一口气托举了20万人的老张。

       

最妙的是,这还不止是“资历”问题,不光贡献大,战场上表现也可能完全刷新人生剧本。西安事变前,张学良的战绩有啥可吹?甚至一说就糗。但如果他真的来了个大转弯,毛主席的思想洗礼加持下,东北军再被共产党重新锻造,谁知道会强成啥样?连他原来心头永远难解的九一八包袱,那会儿恐怕也一扫而空,复仇热血直接变现实;与其在南京看蒋介石给脸色,还不如披挂上阵跟新战友一起干一票大的。

       

设想再往深处挖一层,那20万大军要是真的参军抗日,八路军正愁资源紧,人手紧,一夜之间变压力为动力,说不定结果就彻底不同了。连徐海东当初送中央5000块大洋,都让毛主席感动得不得了,还被评为开国大将。张学良若真能稳稳端来20万人马,这个功劳怎么比?单凭这招,说元帅一点都不过分。

       

后面还有解放战争。如果他再自告奋勇杀回老家东北,那简直就像给内战加装了涡轮发动机。人心归向本地大佬,老蒋派去的兵,真拼得过张学良在当地二十年积攒的威望?群众基础有了,兵力也齐,打什么三年拉锯战?直接一边倒云淡风轻,关内瞬间兵多势众,整个全国解放进度提前,“东北王”的牌面就摆哪儿了。

       

当然,也有人唱反调,说张学良起码到建国就该退居二线,搞行政不摸枪,那还咋评元帅?讲道理,这话听着耳熟吧?陈毅当年也是差点没能授衔。刘少奇、叶剑英等人都觉得陈老总离军太久,但周总理一句话定鼎:"你得代表南方游击、新四军、三野。"别忘了,张学良这一加入,身后就是20万东北军战士,4000万家乡父老,还有改变中国走向的西安事变,这面旗子插得够高吧?单从统战和影响来说,他的元帅级别妥妥够格。

       

其实早些年外界一直流传张学良是不是共产党员。吕正操笃定说:“张汉公是共产党员。”但查一查,多数靠谱记录显示,当时他确实申请过入党,党中央也挺欢迎,偏偏卡在共产国际那——铁面无私嫌他“军阀出身”。话说回来,很多标准是死的,但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始终都有特殊情况。当年授元帅字面意思是奖励“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这话对咱们自己人没错,可碰到张学良这样突然投身大潮,带来生死逆转的玩家,规则还能固守不变吗?

你细品这个推演逻辑,我感觉特别有意思。历史里总有各种“如果”,换了一个微小选择,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影响可能就是天翻地覆。所以,1955年要是张学良果然站在那一排元帅之中,你觉得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