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洋河研发中心选址宿迁未迁南京,原因为何?

很多企业建研发中心,都愿意往省会城市挪。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人才集中、信息流通快,按理说该是洋河研发中心的理想选择。但洋

很多企业建研发中心,都愿意往省会城市挪。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人才集中、信息流通快,按理说该是洋河研发中心的理想选择。

但洋河股份没这么做,它把核心研发中心稳稳放在了宿迁,始终没迁去南京。

为什么洋河会做这样“反常识”的决定?其实看宿迁的几个硬条件,答案就很清晰了。

一、产区优势没法复制,南京比不了

宿迁不是普通城市,它和法国干邑、苏格兰威士忌产区,并称“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

这里有大运河、淮河、古黄河三条大河,还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淡水湖,加上广阔的洪泽湖湿地,空气湿度常年适合酿酒微生物生长。

洋河酒的绵柔口感,全靠这里的地下水和微生物环境,这些条件南京根本复制不来。

洋河酿酒用的窖池,是用宿迁本地五色土筑成的,里面藏着上百年的酿酒微生物。

根据洋河股份公开的资料,每克窖泥里的微生物种类,是其他地区窖泥的16倍还多。

研发中心留在宿迁,工作人员能随时监测窖泥里微生物的变化,这是保证酒品质的关键。

要是迁去南京,光把窖泥样品运过去就得耽误好几天,数据反馈一滞后,很可能影响研发进度。

还有酿酒用的原粮,洋河和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培育出了专门的酿酒高粱“洋绵9号”。

这种高粱的出酒率比普通高粱高8%,还填补了江苏本土酿酒专用高粱的空白。

洋河在宿迁洪泽湖周边建了10万亩绿色高粱基地,从高粱种植到品质检测,研发环节能直接跟田间对接。

从基地到研发中心不过百公里,要是换成南京,光原粮样品运输就得多花不少功夫。

二、产业集群能托底,办事效率更高

研发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得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合才行。

宿迁洋河新区里,以洋河股份为核心,已经聚集了138家酒企,还有12家规上包装企业,比如鸿元展印、丰彩包装。

从酿酒到包装的每个环节,都能在当地找到配套企业,不用跑外地。

洋河研发中心要是想测试新酒体的包装适配性,当天就能联系本地包装厂试产。

生产车间发现工艺问题,研发人员半小时就能到现场,很快就能拿出优化方案。

反观南京,虽然科技企业多,但没有这么全的白酒配套链条,想做个小测试都得找外地企业,很耽误时间。

宿迁市政府对白酒产业的支持也很具体。

根据当地发布的《宿迁市酒庄建设行动方案》,评上五星级的酒庄,能拿到300万元奖励;新纳入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还能获200万元一次性奖补。

洋河的研发项目还能享受“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服务,办手续不用来回跑,有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这些贴合白酒产业的政策,南京的通用型科创政策就显得不太适配。

三、人才培养接地气,留得住还好用

很多人担心宿迁留不住高端研发人才,洋河早就用实际行动破解了这个问题。

2021年,洋河股份和宿迁学院合作,共建了“洋河学院”,专门培养酿酒、检测相关的人才。

学院采用“3+1”培养模式,学生前3年在学校学理论,最后1年直接去洋河的生产、质检岗位实习。

实习期间,有56名洋河的资深研究员一对一带教,学生毕业就能上手做研发辅助工作,不用重新培训。

这种“学完就能用”的模式,比南京高校培养的通用型人才更贴合洋河的需求。

为了吸引博士级别的高端人才,洋河还推出了“双落户”政策。

比如引进的生物工程博士葛向阳,既在宿迁学院有高校编制,又能在洋河担任研发团队负责人,工作稳定还有发展空间。

现在洋河的核心技术团队有200多人,大多是在宿迁扎根3年以上的人,团队稳定性很高。

要是迁去南京,想组建这么贴合酿酒行业的团队,至少得花两三年磨合。

其实洋河把研发中心留在宿迁,不是不看重南京的优势,而是更清楚自己的需求。

产区、产业链、人才这三个硬条件,才是支撑白酒研发的关键,这些都是南京给不了的。

觉得这篇文章讲得实在的话,欢迎点赞收藏,方便以后再了解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