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NE.MICE车智界|购置税新规倒逼车企 “卷” 续航!200km + 混动车型成主流,续航焦虑要终结了?

当 “续航焦虑” 还在困扰不少新能源车主,汽车市场已经悄然迎来新的变革 —— 随着购置税新规实施在即,车企们的竞争焦点,

当 “续航焦虑” 还在困扰不少新能源车主,汽车市场已经悄然迎来新的变革 —— 随着购置税新规实施在即,车企们的竞争焦点,从 “满足最低标准” 转向了 “突破续航上限”。而增程式、插电混动(PHEV)这两条多元化动力路线,正凭借 “纯电续航超 200 公里” 的核心卖点,成为撬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

新规之下,车企为何执着于 “200 公里纯电续航”?

在此前的混动车型市场,不少车企为贴合购置税优惠的 “最低门槛”,将纯电续航设定在 100-150 公里。但随着新规临近,以及消费者对 “纯电体验” 的需求升级,“200 公里” 成了新的竞争分水岭。

对车企而言,这不是简单的 “续航加码”,而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回应:一方面,200 公里的纯电续航能覆盖 90% 以上的日常场景 —— 通勤、买菜、周末短途游,一周下来基本不用启动发动机,完全享受纯电车的静谧和低成本;另一方面,面对购置税新规可能带来的政策调整,更高的纯电续航不仅能稳稳抓住优惠红利,更能在同质化竞争中打出差异化,让车型从 “可选” 变成 “首选”。

换句话说,车企不再满足于 “让用户接受混动”,而是要 “让用户爱上混动”—— 用 200 公里的纯电续航,彻底打消 “买混动还是怕没电” 的顾虑。

增程 + 插混:为什么成了市场 “增长双引擎”?

这次车企集体发力长续航混动,背后还有一个重要逻辑:动力技术路线的 “多元化”。

过去,纯电是新能源市场的 “绝对主角”,但续航、补能的痛点始终制约着部分用户。而增程式和插电混动技术,恰好补上了这块短板:

增程式混动:发动机不直驱,只负责发电,全程保持电机驱动的平顺感,同时没有里程焦虑,加油就能跑,适合追求 “纯电驾驶体验” 又常跑长途的用户;

插电混动:可油可电,市区用电、高速用油,油耗远低于燃油车,还能上绿牌,对限牌城市的消费者来说,是 “一车抵两车” 的高性价比选择。

如今,当这两种技术都装上 “200 公里 + 纯电续航” 的 “大电池”,相当于把 “纯电车的日常体验” 和 “燃油车的长途安心” 完美结合。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以来,纯电续航超 200 公里的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超 80%,不少车企的混动车型甚至出现 “供不应求” 的情况。

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其实最直接的好处,就是 “选择更多,体验更好”。

以前买混动,可能要在 “续航短但便宜” 和 “续航长但贵” 之间纠结;现在,越来越多车型把 200 公里纯电续航作为标配,价格却没有大幅上涨 —— 比如 15-20 万级的 SUV 里,已经有不少车型做到纯电续航 220 公里以上,油耗低至 4L/100km,还能享受购置税减免、绿牌等政策优惠。

更重要的是,“续航焦虑” 这个曾经的 “新能源痛点”,正在被这些长续航混动车型慢慢消解。以后开车,不用再算着里程找充电桩,也不用在高速上担心 “油电切换会不会顿挫”—— 市区用电省钱,长途用油安心,这或许就是混动车型能快速圈粉的核心原因。

小编要说

从 “满足政策” 到 “引领需求”,车企在混动车型上的 “续航竞赛”,本质上是一场 “以用户为中心” 的技术升级。当增程式、插电混动技术越来越成熟,当 200 公里 + 纯电续航成为常态,新能源汽车的 “适用场景” 会变得越来越广。

或许不久后,我们再聊起新能源,讨论的将不再是 “纯电还是混动”,而是 “哪种混动更适合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款纯电续航 200 公里以上的混动车型,能解决你的续航焦虑,你会考虑入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