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他是大宋最后的骨气,一首诗绝唱古今,连敌人都大为感动

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依托正史,还原创作背景,期待您的关注!文/枫见月读南宋史,就两个字:窝囊!公元1206年,

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依托正史,还原创作背景,期待您的关注!

文/枫见月

读南宋史,就两个字:窝囊!

公元1206年,宋宁宗赵扩在为岳飞平反后,决定兴师伐金。

时韩侂胄为相,虽大权独揽,党同伐异,却素有进取之心。

然而这次北伐,因韩侂胄错用吴曦,导致符离惨败,不得已再次签下屈辱条约,即“嘉定和议”。

与此同时,铁木真一统大漠,建大蒙古国。

随后,蒙古灭西夏,攻占金国大片领土,又横扫东欧。

为此,长春子丘处机前往铁门关,劝铁木真止杀。

公元1230年,铁木真病逝后,窝阔台伐金,攻取汴京。

两年后,窝阔台遣使入宋,寻求共同灭金。

金哀宗听闻此消息后,也希望能与宋联合,言唇亡齿寒,若金灭,宋必难以独存。

这一幕很熟悉,当初北宋灭亡,就是因为联金灭辽,结果金人长驱直入,掳走徽钦二帝。

可南宋却重蹈覆辙,原因很简单,受金人屈辱太多,是时候出一口恶气了。

当时,只有制置使赵范极力反对与蒙古结盟。

公元1234年,金国被灭,宋理宗赵昀以赵葵为帅,派先锋全子才收复汴京。

于是,全子才觉得自己很能打,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竟然进军洛阳。

虽然洛阳百姓十分热情,却也因此惹恼了蒙古人,于是开战。

宋军战力不值一提,被塔察儿打得丢盔卸甲,从此开始和谈,史称“端平入洛”,也是宋元战争的导火索。

公元1271年,忽必烈废“蒙古”国号,始建“大元”。

三年后,元开始大举对宋用兵,并攻占临安,俘获五岁的恭帝赵㬎。

南宋大势已去。

随后,在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下,益王赵昰在福州称帝,即端宗。

公元1277年,元军攻入汀州(今福建龙岩市长汀县),文天祥请求护驾,未允。同时,叛将吴浚前来游说文天祥降元,被文天祥吊死。

之后,文天祥率军进入梅州,处死都统王福、钱汉英后,派张汴、赵时赏、赵孟溁攻击赣州。未待攻克,元将李恒便派军前来驰援。

退守空坑时,文天祥的妻妾及子女被俘。

赵时赏为了保住文天祥,称自己姓文,以掩护文天祥,遂被元军所俘。部将彭震龙、张汴、缪朝宗殉国。

与赵时赏一同被掳至元营的还有刘洙等人,行刑时,刘洙极力为自己辩解,遭赵时赏呵斥:大丈夫死就死了,何必如此!

于是,赵时赏被斩。

公元1278年,端宗病死荒岛,卫王赵昺即位,为宋少帝。

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入朝护卫,依旧未允,旋即封少保、信国公。时军中闹瘟疫,文天祥的母亲及长子文道生不幸去世。

来不及悲痛,文天祥便率军前往潮阳平盗贼之乱。

贼首陈懿勾结元将张弘范,宋军在五坡岭遭遇惨败。文天祥被俘后,欲吞食龙脑香殉节,却没死成,部众大多被杀害。

见到张弘范时,文天祥正义凛然,拒行跪拜礼。

张弘范为了招降张世杰,便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希望他能给张世杰写信,劝其归顺。文天祥反问:我不能保卫父母,却叫别人背叛父母,可以吗?

随后,文天祥拿出自己的诗作《过零丁洋》给张弘范,诗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遭遇大败,已无力回天。

随后,左相陆秀夫将玉玺绑在了幼主身上,背起幼主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那一天,十万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南海。凄艳的夕阳,好像谁在天堂放了一把火。

元人庆功时,张弘范对文天祥说:丞相忠孝之心已尽,若是能改变心意仕元,仍可居相位。

文天祥闻之落泪,叹道:身为臣子不能救国,本就死有余辜,又怎敢有二心!

张弘范被其大义所感,没有为难文天祥,反而派护卫将其送往京师大都。

途中,文天祥绝食八日,欲殉国。

忽必烈寻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降臣王积翁上奏称:南人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文天祥。

于是,忽必烈派王积翁去宣旨,文天祥答:山河破碎,唯有以死报国,倘若能得以回归故土,愿此生修道。亡国之臣,怎可贪图高官厚禄?

因此,王积翁与谢昌元等十人请释文天祥为道士,然刘梦炎不同意,言: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起事,置我十人于何地?

此事就此作罢。

在元都三年,文天祥始终不肯屈服,忽必烈想要将其放还,却被人劝阻。此间,文天祥作有《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节选)

在狱中,文天祥曾收到儿女柳娘来信,得知妻子及两个女儿皆为奴,悲痛不已。

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降元,家人便可团聚,却不肯辱节。

在给妹妹的信中,文天祥写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涂中有三诗,今录至。言至于此,泪下如雨!

公元1282年,有僧言土星犯帝坐星,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拥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言: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

恰巧此时,元左丞相阿合马被千户王著、高和尚所杀,元廷怀疑信中所提“丞相”就是文天祥,于是撤除城苇,迁宋宗室至开平。

未几,忽必烈召见文天祥,问道: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文天祥回答:吾身为大宋宰相,只求一死。

忽必烈依然不忍心,忙挥手让文天祥退下。但臣子奏称,不如遂了文天祥之愿,忽必烈仓促之间同意,后下诏阻止,但文天祥已经遇害。

临刑时,文天祥从容不迫,对刽子手说:我的事完成了!

后面南而跪,英勇就义,享年四十七岁。

江南义士冒死为文天祥收敛,予以安葬。整理遗容时,在衣带间发现一封信,上面写道: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文天祥就义的消息传至江南后,旧部、友人、百姓纷纷落泪,设酒祭奠。两年后,文天祥归葬于故里富田村东南二十里的鹜湖之原,乡人邓光荐为其作墓志铭。

两宋饱受外邦屈辱,屡次和谈和议,签下许多不平等条约。

但是,在家国危难之际,亦有岳飞、文天祥这样的人挺身而出,其节永垂。正如文天祥在诗中所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论列表

大梦方觉晓
大梦方觉晓 1
2025-11-09 13:32
朱棣:文人心无尺,武夫刀失鞘!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留下来的大患,这一时期文人缺乏道德约束……多参与藩镇割据、党争!武夫失去对军队的控制……频繁兵变!导致社会动荡,这也是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背景之一,也为大宋灭亡埋下一个个定时炸弹!文天祥忠勇有余而智谋不足,指挥军队不力,整得连连打败仗!崖山一战本来是大宋水帅引忽必烈军队入包围圈,一举歼之,怎么知道陆秀夫眼神不好,以为忽必烈真打过来了,就抱着小皇帝去死了!当时还是大宋水帅开始包围忽必烈之时,只有包围圈合围,那忽必烈必死,大宋水帅都以为胜利在望,哪里知道后方传来大宋皇帝身死的消息!后来文人更抹黑当时指挥的将军,说他指挥不力,这不冤吗?大宋水帅已经合围忽必烈了,陆秀夫抱着皇帝去死!那能怪谁啊,陆秀夫也不学一下“赵氏孤儿”那一招,找个孩子代替,然后将大宋皇帝送出险境
大梦方觉晓
大梦方觉晓 1
2025-11-09 13:31
朱棣:文人心无尺,武夫刀失鞘!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留下来的大患,这一时期文人缺乏道德约束……多参与藩镇割据、党争!武夫失去对军队的控制……频繁兵变!导致社会动荡,这也是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背景之一,也为大宋灭亡埋下一个个定时炸弹!文天祥忠勇有余而智谋不足,指挥军队不力,整得连连打败仗!崖山一战本来是大宋水帅引忽必烈军队入包围圈,一举歼之,怎么知道陆秀夫眼神不好,以为忽必烈真打过来了,就抱着小皇帝去死了!当时还是大宋水帅开始包围忽必烈之时,只有包围卷合围,那忽必烈必死,大宋水帅都以为胜利在望,哪里知道后方传来大宋皇帝身死的消息!后来文人更抹黑当时指挥的将军,说他指挥不力,这不冤吗?大宋水帅已经合围忽必烈了,陆秀夫抱着皇帝去死!那能怪谁啊,陆秀夫也不学一下“赵氏孤儿”那一招,找个孩子代替,然后将大宋皇帝送出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