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东周•春秋篇12丨春秋三小霸,楚武王:原谅我一生强悍不服周,我是蛮夷我说了算

(一)去掉王号周厉王时期,周天子残酷暴躁的名声传得天下皆知,楚人怕周厉王忽然脑筋不正常,率兵来攻打楚国。于是就去掉了当年

(一)去掉王号

周厉王时期,周天子残酷暴躁的名声传得天下皆知,楚人怕周厉王忽然脑筋不正常,率兵来攻打楚国。于是就去掉了当年熊通自称的王号,免得惹祸上身。

所以在周厉王至周桓王时期,楚国的国君都不称王,只用某某敖之类的名称来称呼。

东周前夕的这段时间里,楚国的势力几乎都在江汉平原,前往中原的道路,被其他国家所阻挡。因此,楚国人这时候的行动,大多是与江汉平原的小国进行斗争。楚国通过联姻、攻伐等手段,逐渐扩大自己,最长远的目标就是打通前往中原的通道,参与中原逐鹿。

(二)弑君夺位

周平王东迁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是熊仪。

前764年,周平王七年。楚国君主熊仪去世,葬在若敖,故被尊为“若敖”,即楚若敖。楚若敖的长子熊坎位,是为楚霄敖。

前758年,周平王十三年。在位6年的楚宵敖卒,其长子熊眴继位,是为楚蚡冒。熊眴上位十几年后,中原的弑君夺位之风,不知到从哪里传来了楚国。楚蚡冒之弟熊通弑杀兄夺位,自立为君,是为楚武王。

楚武王上位的时候,郑国是郑武公当政,他正在积极地扩大郑国。齐国的齐僖公还没登位。秦国已经攻打了西戎了许多年。可以说,所有的小霸都是萌芽状态,正在慢慢地猥琐发育。

楚武王上位之后,就立下目标:观中国之政。于是在江汉地区,攻伐东边和北方。攻打东边的目的是扩张领土,摆脱汉阳诸姬的束缚,为以后出中原消灭后顾之忧。攻打北边则是为了打通去往中原的道路。

东边最大的障碍是随国。北方占据要道襄阳的是邓国、占领南阳盆地的申国。因此这几国家是楚国攻伐的主要对象。

(三)再次称王

前710年,周桓王十年。楚武王入侵和周室同宗的姬姓随国,通过一系列策略迫使随国不能对抗楚国,并试图以此要挟周天子提高自己的爵位。

前705年,周桓王十五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爵位,引起楚武王的愤怒。别人不肯给,那就自己拿。于是,楚武王立即自称为王,恢复了祖先曾经的王之称号。当年,楚武王再次攻打姬姓的随国,随君逃跑,随国请和。

前703年,周桓王十七年。楚武王派遣斗廉率楚军和巴军包围邓国的鄾地,最终取得胜利。

前701年,周桓王十九年。郧、随、绞、州、蓼五国联军一起进攻楚国。楚武王以斗廉之计最终战胜郧军。此时,中原小霸郑庄公已经去世一年多。

前700年,周桓王二十年。楚武王派兵攻灭绞国,又用斗廉的之计打败罗、邓两国的救援联军。

前699年,周桓王二十一年。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楚国兵败,屈瑕自杀。此年,郑国权利交接不稳,四子夺位正在进行,齐僖公准备联合小国攻打郑国。

前690年,周庄王七年。楚武王再次攻打随国,卒于军中,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

(四)称霸江汉

楚武王上位的时候,郑庄公即位不久,十年之后齐僖公才即位。楚武王卒之前,郑、齐那两个小霸已经先行而去了。当郑、齐两国在华北平原发展的时候,楚武王也尽力打残了江汉地区的一帮小国,成为江汉地区的老大。

楚武王卒后,打通北上中国之路的任务,自然地到了楚文王的手里。楚文王将完成其未竟的事业,为子孙北出中原扫清障碍。

中原的人,一直都将楚人当做野蛮人,从来都是看不起,没有拿过正眼看。谁知道,在他们的冷眼之中,楚国已然强大。当周礼的弑君夺位之风,传到了楚地之后。让楚国君主充满了竞争上岗的氛围,使得楚国非常容易出现雄主。

楚武王是第一个沾染“周礼雄风”的楚王,而他的孙子楚成王将会是第二个。

于是,从楚成王开始,出现了楚成王、楚灵王、楚平王,这些弑君夺位而出的优胜者,让楚国在后来的日子,成为中原霸主们忌惮的目标。

春秋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有两百多年,楚国都是中原争霸的主要参与者,一直持续到吴王阖闾攻入郢都才结束。这两百年中,也有楚国国君死于军中,和楚武王一样,为国家而亡。

可以说,楚国霸业的延续,其中的力量源泉,就是楚武王。因为他成了榜样,子孙们争相模仿,所以,楚国的前进动力才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