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选车时都有这样的纠结:平时在城里上下班,想找台好开、燃油消耗合理的车;周末又想带家人去郊外的野路转转,体验下户外的乐趣。可市面上的车好像总难两全 —— 硬派越野车具备越野特质,但在市区开着操控偏沉、燃油消耗较高,找个车位也需多留意;家用 SUV 倒是好开舒适,真遇到泥坑、陡坡,通过信心会受影响。有的车能越野,但空间设计紧凑,带老人孩子出门易显拥挤;有的车空间充足,可一到复杂路况就难以应对。捷途出的纵横 G700,尝试解决这种 “多种需求难兼顾” 的麻烦,下面就从平时用着怎么样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这款车。
带家人出门,空间充足度对使用体验影响较大。捷途纵横 G700 有 5 座和 6 座两种选择,6 座是 2+2+2 的布局,第二排两个独立座椅之间间距较宽,中间过道可满足人员正常通行,孩子在后排活动也有足够空间。第三排乘坐体验尚可,膝盖前面能保留一定空隙,成年人坐个中短途高速,腿部无需持续蜷缩。不过第三排的地板高度略高,后来才知道是底下装了大油箱,为了能跑更远的路,这么设计也能理解 —— 毕竟跑长途或去越野,不愿频繁担心燃油不足。

6 座版第二排的座椅乘坐体验较好,靠背可放倒至较大角度,腿托也能伸展,跑长途时的放松效果接近家中沙发,旁边还有个小桌板,放个笔记本处理点事,或者给孩子放绘本、零食都方便。5 座版的话,后排座椅放倒后能铺成纯平的大空间,铺上床垫就能当临时床用,之前去郊外露营,晚上直接在车里睡,无需搭建帐篷且能规避降雨影响。就算不放倒座椅,后备箱容积也能满足日常使用,塞两个大行李箱,再放几个背包都没问题,带露营的折叠桌椅、天幕这些装备,无需纠结物品取舍。
既然面向野外场景,车身结构需具备足够强度。这台车的车身结构是硬派越野常用的非承载式,大梁制造工艺扎实,之前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开,车身晃动幅度较小,坐在里面感觉稳定,无需担心因颠簸过度导致车身损坏。不管哪个配置,都有中央、前桥、后桥三把锁,响应速度较快,有次在郊外陷进泥坑,打开三把锁轻踩油门,车就能慢慢爬出来,无需额外助力。
它的底盘高度能调,低的时候与普通 SUV 相近,在城里开着稳定性不错,风噪也相对较小;想去野外了,把底盘调高,遇到沟沟坎坎、石头堆,也不用担心刮到底盘。爬陡坡时表现也可靠,车头不会磕到坡底,车尾也不会拖底,之前试着爬一段坡度较大的坡,顺利完成攀爬,比不少家用 SUV 通过性更优。

还有个全地形系统,能自主识别路况 —— 是泥地、石头路还是雪地,系统可分辨出来,然后自动调整动力和底盘硬度。像越野经验不多的用户,不用反复琢磨该调哪个模式,系统能自主搞定,减少因模式选择不当导致的陷车或爬坡困难。
开起来的动力输出可满足使用需求,踩油门时能感受到明显的动力响应,就算车体重,超车时也无需长时间等待。比较便捷的是能加 92 号汽油,不用专门找加 95、98 的加油站,长期开下来可降低燃油支出。
续航表现也让人放心,加满油、充满电,能跑 1400 公里左右,纯用电模式下能跑 150 公里。平时上下班每天开 30 公里左右,一周充电一次即可满足需求,基本不用加油,使用体验接近纯电车。充电速度也较快,从 20% 充到 80% 也不用很长时间,在高速服务区短暂停留,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充够电,无需长时间等待。

开车的时候,辅助功能能提供一定帮助。高配版的辅助系统可 360 度感知周围情况,去越野时,前面有石头、坑洼,系统会自主调整方向避开,减少手动修正操作;在窄路上会车,担心蹭到的时候,它能自主控制方向和刹车,操作稳定性优于人工驾驶。还有个循迹倒车功能,之前在一条仅容一车通行的山路上开,走了一段发现前面不通,打开这个功能,车能自主倒行 200 多米,没蹭到旁边的石头,精准度高于人工倒车。不过得记着,这只是辅助功能,不能完全依赖,手还得握着方向盘,脚也得在刹车旁边,安全始终是驾驶过程中的核心。
它还有些特殊功能,比如涉水时,能通过接近一米深的水,比不少越野车涉水深度更大,暴雨天路上有积水,开过去稳定性较好,无需绕行。要是选装浮筒,还能在水上浮着走,不过那个版本价格较高,还得专门培训,主要用于应急场景,比如遇到洪水等情况,普通用户平时用不上,没必要优先考虑。

在没信号的地方也不用太担心,它能连接卫星,就算在没人的野外,也能发消息、定位。之前在阿拉善玩,有个朋友的车没信号跟大家走散了,就是用这台车的卫星功能联系上的,发了个位置,后来能顺利汇合。还能连接无人机,无人机拍的画面能实时传到车里的屏幕上,走不熟悉的越野路时,能提前了解前面有没有大坑、陡坡,提升行驶安全性。另外,还能记录越野路线,下次想再走那条体验不错的路,跟着之前记的路线走就行,不用花费精力记路,也能降低迷路概率。
坐进车里,整体感受与传统越野车有差异,没有大量使用硬邦邦的塑料。中控台用的是软质材料,摸着手感细腻,无明显廉价感;车顶是翻毛皮材质,视觉上提升了档次。有个大贯穿屏,就算太阳直射,屏幕上的字也能看清,不像有些车的屏幕,一晒太阳就白茫茫的难以辨认。
比较实用的是保留了物理按键,尤其是方向盘上的越野模式按键,采用凸起的金属设计,就算戴着手套也能盲操作,不用盯着屏幕找按键。之前在零下十几度的地方越野,戴着手套按按键没阻碍,要是触控屏,就得把手套摘了才能操作,容易冻伤手部,这种物理按键设计在特殊环境下优势明显。

座椅是真皮材质,配备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夏天天热,开通风座椅可避免闷热出汗,保持座椅干爽;冬天上车前提前开加热,一坐上去就能感受到温暖,不用等车热起来,也不用忍受冰冷座椅带来的不适。还有香氛系统,可选择不同香味,且具备驱蚊效果,上次露营时开着,车里蚊虫数量明显减少,不用在驾驶过程中兼顾驱赶蚊虫。
中央扶手里面有个小冰箱,能制冷也能加热,放几罐饮料、一份便当没问题。夏天能喝到冰镇饮料,冬天能把饭加热了吃,跑长途的时候不用再吃冷面包、喝凉饮料,提升出行舒适度。更贴心的是,车里还原厂带了制氧机和急救设备,去高原的时候,制氧机能缓解高原反应;要是有人突然不舒服,急救设备能为救治争取时间,比不少车考虑得更周全。
从外面看,这台车视觉效果稳重,比同级别的一些车宽度更大,停在停车场里识别度较高,旁边的城市 SUV 跟它比,尺寸会显得小一些。设计师没把车做成长长的直角,而是在转角的地方加了点弧线,既有老越野车那种硬派风格,又不显得陈旧,还带点时尚感。

前脸的中网是方形设计,视觉上比较大气,晚上把车标点亮,远距离就能轻松辨认。保险杠是凸出来的,不光看着硬朗,还具备实用性,就算不小心蹭到石头,也不容易伤到车身主体,维修成本比别的越野车低一些,做到了美观与实用兼顾。
后备胎挂在外面,尾门是侧开的,这是越野车的经典设计,不过它也做了改进,尾灯能自主设置文字和动画,之前在车展上看到有人把尾灯设成 “越野老炮”,吸引了不少关注,视觉关注度较高。想改车的话也方便,车上留了不少接口,想加绞盘、射灯或者车顶帐篷,直接接接口就行,不用剪原车的线或者改动车身结构,不会对车辆造成损伤。
捷途纵横 G700 的常规版有 4 个配置,价格从三十多万到四十多万,现在有优惠活动,大概能三十万出头就买到。要是平时主要在城里开,偶尔去郊外走点轻度的野路,入门版就够用,常用的配置都有,不用再额外加钱选装。要是经常去野外越野,或者频繁跑长途,中高配会更合适,空气悬架、卫星通信、辅助驾驶这些功能,能让越野过程更安全,长途驾驶更舒适。

那个能浮水的版本虽然功能特殊,但价格较高,还得参加专门培训,平时基本用不上,性价比不算高,一般人买常规版就够了,能满足大多数使用场景的需求。
总的来说,这台车不是专门用来玩极限越野的,而是更适合想 “一车多用” 的用户 —— 既能去泥路、陡坡、无人区探索,满足户外探险需求,又能平时带家人出门,保证乘坐舒适,在城里开也不会觉得操控笨重。它没有堆砌无用的参数,而是针对大家用车时的痛点进行设计,比如空间小、油耗高、续航短这些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不用在 “要性能还是要舒适” 之间反复纠结。
要是对这台车感兴趣,建议去 4S 店试驾体验,光看参数和他人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实际表现。试驾时可以多留意低速越野时动力是否平顺,过颠簸路时车里的震动幅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还有车里的功能操作是否便捷。车是自己日常使用的,实际体验比纸面参数更重要。不管是有多年越野经验的老玩家,还是想尝试越野的新手,大概率都能在这台车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