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在“以仁为美”的地方,看到了不仁的细节

在扬州纵横交错的大小巷子中,有一条巷子很独特。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名字,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些年,经过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

在扬州纵横交错的大小巷子中,有一条巷子很独特。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名字,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些年,经过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努力,它以“网红”的身份,傲立于所有巷子之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范本。

我很喜欢这条巷子。小时候经常走没觉着有特点,它红了以后再走,还是没能找出想要的东西。但是,这些年看着它越来越好,越来越充满生机,走的次数自然多了起来。

不同于外地朋友的游玩打卡,我就是经过。每次去漕河球场,来回必定穿过它,从甘泉路到文昌路。甘泉路的市井气,这条巷子丰富的视觉观感,文昌路的都市范儿,在短短几分钟里被感受,仿佛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一般。

我喜欢与巷子相交的甘泉路口那家火烧店特有的香气。它是属于这条巷子的开场白。头顶上红红的大鲤鱼,虽是人为刻意,却有了年年有余的讨喜。石板路清清爽爽,偶有拎着早点或菜篮子的老人在石板路上悠悠走着,对左边打一声招呼,对右边点头致意。

他们是几十年的邻居,彼此很熟悉。一颦一笑一个眼神的确认,这一天最早的问候,已经达成。这一段不长的小巷,他们可以走很长时间。哪里是买东西?分明是一次老友聚会。

早晨的巷子里,没有一个游人。白天大门常打开的文青小店,全部静悄悄地等待最好的时段。此刻,大老板小老板们,都在梦中享受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辉煌与成就吧。

经过扬州城留存不多的“地火龙”浴室。每天下午门两边停满了车子。这是保留了老扬州“水包皮”的地方,是多少代人难忘的记忆。现在,能悠闲享受水包皮的,估计大部分还是老人家。年轻人每日的忙碌,让“传说”中的水包皮。依旧停留在传说中。

这边一家民宿,进去逛过。很喜欢不起眼小门里的大大乾坤。生为扬州人,不可能去到那条巷子里住一次民宿,不妨碍我进去参观。那天无意间走进去,瞬间被惊艳。里面,居然隐藏了一个木雕陈列馆。各种精美的木质和树根雕刻,令人目不暇接。原来,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这句老话,不是说着玩的。

巷子中间这段,一座纪念岳飞精忠报国的寺庙,至少存在了大几百年。寺庙外墙的各种图画,无不彰显了扬州人对岳飞将军的敬重与怀念的情感。路对面几家香火店,平时经常会看到有和尚念经,那是活着的人为离去亲人做的佛事,以求心安。巷子里有住家也有各种小店。门前垂下的长长花蔓,是艺术性的点缀,也是扬州人追求美好的一种形式。

经常骑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不徐不疾地行驶在这条小巷。有时候甚至停下来观看某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假如在扬州要找一个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得最好地方,这条小巷可不可以被选上?

快到尽头,“以仁为美”的标语,很有感动人心的魅力。“仁爱”,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用一生在追寻和践行。“仁者、爱人”的目标,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依旧在倡导的精神。

充满诗意的巷名,我经常感慨与奇怪。扬州人的巷子,有各种各样的定语,有的以功能命名,有的以形象得名,还有一些以居住者的职业起了名字。唯有这条巷子,它不叫巷子。与它垂直的那些巷子,命名简单直白而粗暴,一二三四五六七的顺序号,很像军人报数。偏偏,它有着南方温婉的里弄称呼。

十月十三号早上六点半左右,又一次骑行进了这条巷子。我希望能像以前那许多次一样,再次体会这条巷子所拥有的温馨与烟火气。没想到,这次的感觉特别不好。作为扬州人,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难受。

在与三巷还是临近号码的巷子口?与这条巷子垂直的路面,一大坨中药渣倒在那里,有不少已经被经过的车子碾开,范围比倒下时扩散了很多。也就是说,只要经过这里的行人或自行车等,必定要碾压到这些中药渣上。

影响卫生破坏环境且不谈。单单说将中药渣倒在十字路口的行为,便与“仁”字相悖。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特意提到这种情况。将药渣倒在十字路口的人,其目的是为了让经过的每一个人,带走病气恢复健康。

据说,带走的病气,会“过”到带走的人身上。这,算不算是最恶毒的诅咒?巷子那一头不到,又一个十字路口,再一次看到一滩散开的药渣……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