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李庚希、邓家佳主演的电影《即兴谋杀》,比原版电影增加了一个层面的表达

在10月的最后一天,李庚希、邓家佳主演的犯罪悬疑惊悚片《即兴谋杀》在院线上映。本片翻拍自1961年的英国电影Taste

在10月的最后一天,李庚希、邓家佳主演的犯罪悬疑惊悚片《即兴谋杀》在院线上映。本片翻拍自1961年的英国电影Taste of Fear。六十多年前的原版故事还是不错的,无论是悬念、惊悚还是最后的反转效果,至今看来,都表现不俗。

而这部改编后的国产影片,虽然加入了一些新的想法,但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画蛇添足了。以下会对比原作来聊聊这部院线新片。(友情提示:本文涉及完整剧透和剧情分析)

01 人物关系的改变

我是先看过原版电影之后,再去影院看了这部国产新片。故事一上来最直观的感受是,李庚希饰演的何思怡,与邓家佳饰演的吴丽云之间,从第一次见面就表现得剑拔弩张,彼此看不上眼。

这个气场和原版电影完全不同。不是说翻拍就要和原版保持一致,但是这种人物关系显得不自然,比较刻意和生硬,甚至会影响演员的正常发挥。正如我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的那样,一个有问题或者不算成熟的剧本,会限制一个演员的表演。

在这部电影里,饰演思怡的李庚希就显得很暴躁,表演痕迹很重,就像她在此前那些悬疑犯罪剧集里,受到极大冤屈后的那种表现,眼睛里充满了恨,但那些角色是有之前剧情铺垫的。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会发现,这个角色本来是富有更多正义感的形象,但思怡的出场却制造了这种反差感。

原版故事中,女儿和继母的相处,从开始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的,两个人之间都属于正常交往,继母更是对女儿非常贴心,虽然包含着虚情假意,但首先要做好表面文章。即使各自存有芥蒂,但矛盾也是在各种恐怖事件发生后才逐渐形成的,这才合乎常理,是有逻辑和递进关系的。

另一方面,在故事结尾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原版故事里的继母其实并没有那么恶毒,从她的行为和举止来看,是一起合谋的司机更强势一些。继母甚至还说过如果能得到遗产,不杀这个女孩就好了。在改编后的故事里,则是相反的情形,吴丽云是更强势一些的角色,甚至看上去就杀气十足。

吴丽云的气场的确很足,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身美艳的装束倒是和邓家佳很适配。但是一上来,就透露出蛇蝎美人的质感,很多应该藏起来的内容,影片都提前张扬和外露出来的。作为制造更多反转的悬疑片,主创的确想要保持充足的悬念,但有些提示已经写在了角色脸上。

就这个层面,其实从影片开始就定了调性,直接告诉观众,他们是想把思怡逼疯。原版故事里是一直保持悬念的,在逐渐发生“闹鬼”事件后,直到司机故作善解人意地帮这个女儿角色去找她父亲尸体的时候,才让观众逐渐明白那些离奇事件背后的秘密。

如果说以上是人物关系里不同的地方,那么不变的是黄晓明饰演的罗医生和思怡的联手合作。毕竟这是核心设定里最关键的一环,他们二人故意在吴丽云面前演戏,倒是和原版保持一致,只是如刚才提到的那样,在表演层面会更加夸张,特别是思怡用叉子反复划餐桌,以及突然举起刀要杀罗医生的这些动作和行为,都显得过于直接了,有种为了惊悚而惊悚的感觉。

02 重要场景的变与不变

既然是翻拍,原版里几场重要的戏,还是会在新版里有所体现。首先是最初带来惊悚场景的那个上锁的木屋,里面放着杂物,黑暗中很容易制造恐怖氛围。第一场展现父亲坐在那里的惊悚画面就来自于此。在原版电影里,这个房子被称为summer house。

吴丽云会亲自告诉和提醒思怡千万不要去“那间屋子”,这就导致越是不让去的地方,思怡越是会好奇去尝试,这样就中了他们的圈套。但原版故事里,一开始是没有人会提醒女孩不该去哪里的,要让她自己发现。他们这些设局的人,就是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闹鬼的木屋之外,为了把一个人逼疯,还要制造更多戏码,比如房间里传来的钢琴声。推着轮椅寻声而来的思怡,并没有发现任何人。原版电影里,故事接近尾声时,我们会看到那个钢琴的声音是播放出来的。而在新版里表明,就是人为弹奏的,而且司机林文和吴丽云相爱,曾在一起四手联弹。

除此之外,“父亲尸体”再次出现的场景改编后,被移至思怡的卧室,还放入了略显浮夸和刻意的娃娃,说是给思怡的礼物,这个理由就显得很假。这明显是把诡异气氛做到极端和离谱了,甚至对熟悉恐怖片套路的观众来说,这种设定也显得多少有些恶俗了。

接下来,原版故事里去冰柜里找尸体的情节也用上了,只不过是增加了密室的设定,说是后来用作停尸房,再次故意烘托恐怖气氛。而密室里还有可以弹琴的地方,司机林文告诉思怡此前她听到的琴声,应该是罗医生在这里弹奏的。

车库那场戏,在原版里就是故意让女主看到父亲的另一辆车停在那里,还有车灯亮起。改编后的场景故意让思怡在车库被毒气熏倒,这个看起来就多此一举了。因为接下来,就是继母和司机发现逼疯思怡无望,就要做最后的打算。

最后想要将对方灭口的内容基本上和原版故事保持一致,都是司机说在池塘里发现了老爷的尸体,然后林文谎称开车带着思怡去报警。在中途遇到事先已经计划好的吴丽云,林文下车与对方汇合后,两人眼睁睁看着思怡坐着的汽车滑向悬崖和大海深处,车上还有她的父亲。

03 即兴谋杀包含了不止一层含义

在原有核心故事上所做的改动,其中就包括父亲这个角色。原版故事里,在“女儿”来到这座房子时,父亲已经被谋杀。而在新版故事里,杨皓宇饰演的何先生,其实一直被绑在房间里,是吴丽云总给他打上一针,让他继续昏迷下去。所以,当车子坠落悬崖时,何先生也没有死。

关于这个父亲角色的死亡,正是改编后要注入的新内容,也让即兴谋杀有了双重含义。首先,原版电影精彩之处,就是最后的这个有力的反转,也就是所谓的“女儿”其实是思怡的好友,真正的女儿早已自杀身亡。吴丽云不知道这个情况,于是冒充何先生写信邀请思怡来孤岛,制造圈套,而对方不但决定入局,同时也展开了应对计划。

所以继母和司机以为自己设局成功,其实对手从一开始就有准备,故意入局,他们两人在演戏的同时,罗医生和思怡的好友也都在演戏。而结尾的一个误杀,改编后的故事在采用的同时,还加上另外一个维度的内容。

得知真相的林文赶了回来,在悬崖上看到轮椅,她以为是冒充思怡的那个女孩就坐在上面,于是带着怒气,毫不犹豫地一脚踢了上去,轮椅上的吴丽云就这样坠落在礁石上身亡。其实这个照搬原版的结尾,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即兴谋杀”。但由于林文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踢出那一脚,所以严格来说不算谋杀。

于是在这个结尾的底,主创们加入了自己的新想法。当冒充思怡的李小姐在海底从车里正打算游上岸时,发现何先生还活着,已经打开车门准备逃生。而李小姐就折返回来,不是搭救,而是生生把何先生摁了回去,并关上了车门,看着他就这样死去。这就是影片所谓的“即兴谋杀”。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究其原因是李小姐了解过思怡痛苦的人生经历,知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正是她的父亲。因为何先生当年给思怡写过一封信,信的内容就是说他后悔生下思怡,因为思怡的母亲就是精神有问题的女人,所以他今后不想知道关于思怡的任何消息。

正是这封绝情的信件内容,让目睹思怡悲惨一生的李小姐在可以救助何先生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将其毁灭。而因为她此前并无准备,可以说一次突如其来的即兴谋杀。

其实总体来说这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基础还是不错的,但是改编后的形式感和夸张的表演,反而让翻拍后的电影减分不少。只有这个最后扣题的新内容还算是体现了更多想法。但可能对看过原版的观众来说,会觉得有些多余。但如果没有这层“新意”,这个翻拍版就会更像是一次拙劣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