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嘲笑我开车太慢,那一刻我竟想猛踩油门证明自己...
而后惊醒:他们正用‘为你好’的刀,把我雕琢成他们自卑的祭品。——题记

01|【毒性攀比现场】父母的自信,要踩着我的肩膀来垫高
这次回老家,我妈一见我就跟我说,说谁谁谁现在在北京混的怎么怎么好。这一说就让我内心激起几层浪。
一开始我就有点不服气,心想我怎么混的比别人差呢?
之后又想,我本来就不比别人差啊。
然后又想,我一定可以混好的(我们可以比比)......
就这样,一句话让我内心浮想翩翩。但是这么多年的心理学习,让我对于自己内心有了更多的觉察。我发现我这种求胜的心态本身就是取“败”之道。为什么?因为这种心态会让我把胜负看的太重,从而加重我的心理负担,让我无法发挥出好的甚至是正常水平。
我们可以这样想,比如我们去做一件事。一个是正常的心态,该干嘛干嘛,而另一个是心理想着赶紧成功,赶紧成功,那么哪个会更容易成功呢?
心理想着赶紧成功的人,换句话就是想着别失败。事情还没开始,内心却有这么多的挂碍(预防失败),又怎么能做好事呢?
别人也许只要一半的能量可以做好,而我却要花全部的能量去做好。因为我需要用另一半的能量来克制自己内心里的恐惧和担心。所以,这场比赛从一开始,我就已经输了一半!
我妈是这样,那我爸呢?也是这样。
后来吃饭的时候,我爸就说我的开车水平不行。我说我从县城到老家用了一个半小时,他就说那是你不行,开的太慢。别人只要七十分钟。
这就是典型的脑子冒泡。国道都有限速,怎么可能提前二十分钟呢?
再说,我跑那么快干嘛?超速赶着投胎吗?真的是没脑子的人——要不是我是成人,也许就会为了证明自己而超速。想想都可怕。
02|【十年疗愈血泪史】从骑行中国到闭黑关
这是怎样的一家人。我发现他们活得太卑微了,在别人那里找不到自信,然后看我好说话,就想使劲在我身上找到自信。
真的是我把他们当父母,他们把我当自信垫脚石,使劲踩。(有的时候,我真的想给他们一巴掌。)他们把我当软柿子,却不知道,其实我的脾气并不如他们所见那样。只是我很多事情都忍下来了。让自己委屈着。
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说到这里,我真的想抱抱我自己,我是怎么能成长起来的啊。
我曾经参加一次为期半个月的闭黑观,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我前半生捋了一遍,最后发现,原来我人生至暗的时刻就是在初高中那几年。还好,后来我离开了这个环境。之后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疗愈我的过去。
我记得我初中时就经常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样的一些哲学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学心理,学国学的原始动力。
03|【终极顿悟】国学给我的不是孝经,是“情感断亲”的刀
也是国学救了我,让我真正看透心理的本质,不再被头脑那些念头想法的束缚,让我不再被过去所影响。当然,也是这样的一个环境逼迫我去寻找自己。
我为了找寻自己,曾经大学四年,我把图书管里的书都翻了一遍。为了找寻自己,我全国各地去旅行,骑行。为了寻找自己,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我学心理、学国学,参加禅修十来年。
还好,最后我终于找到那个答案了!
当然,需要说明下,是不是我想明白了,我跟他们的关系就改善了呢?
不是,并没有。只是区别是,我变得更“冷漠”了——有些人你对他好,他会觉得是你不行,所以使劲踩你。他不会觉得是你懂礼貌。那怎么跟这样的人接触呢?
这种人只配被人支配,不能做主人——以后都是我说了算。
这不是冷血,是清醒——孝道不应是情感勒索的凶器,血缘也不是无限索取的白条。
点个赞,让更多“想超速证明自己的孩子”看见:方向盘在你手里,副驾驶的人没资格替你踩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