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本草纲目》故事系列——何首乌的故事

《本草纲目》第三十一集——何首乌的故事故事在继续……每一味中药故事都令人期待,皆因这些故事让我们忆起,原来这世界上除了人
《本草纲目》第三十一集——何首乌的故事

故事在继续……

每一味中药故事都令人期待,皆因这些故事让我们忆起,原来这世界上除了人事外还有许多惊喜的遇见,它们亦如我们一样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经历冬去春来,沧海桑田存在于这烟火人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的存在皆为治愈、成全、利他,或者说它们比我们更接近于“道”。日新月异,变幻万千,传承千年,它们的故事,重现于世,让我们对这烟火人间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感动、重新热爱、重新珍惜。就如今天华妈妈给大家讲的这味中药,它名为“何首乌”,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乌发草”。

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何首乌”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九州时代,百越之地西瓯国有容山。容山之阴有名医称首乌,其术精妙,望色即知症结,切脉能断生死,既善针刀又谙药石。曾有樵夫被虎噬伤,肠出体外,取山中草药捣敷,缝合肌肤,不旬日即能负重;有商旅中风失语,翁以竹针点刺穴位,当日便能言语;遇孩童痘疹,他施针配药,旦夕间转危为安。方圆数十里村民有久治不愈的重疾者,皆负行囊登山求诊。首乌仅以数味草药,让其煎服三日即愈。人皆称:“山有灵草,容有首乌。”

数百里之外的知白,母亲忽而中风,失语、眼歪、口斜,卧榻不起,数医工诊治皆不得法。知白心急如焚,听闻名医工首乌之事,当日便策马启程去往容山,请首乌医工。寻得首乌医工,知白诚请其一同返家救治母亲之疾。首乌医者仁心,又见知白至孝之心,虽数百里之遥,亦同意前往救治。

山道崎岖,路途坎坷,即便快马扬鞭,亦花了两日方至。至知白家,首乌为知白母亲号脉察看后,施针配药。首乌医技果然名不虚传,出神入化,次日知白母亲眼口便复原貌,清醒时已能言语。首乌复诊后又配了一副药交给知白,让其遵嘱好好照料母亲,不日可愈。知白感恩酬谢,让人尊送医工回容山。又几日,知白母亲已能下榻行走。月余即已恢复如常。知白母亲命知白携重金厚礼,亲送至容山医工家,感谢其救命之恩。知白遵母命,当日即携重金厚礼赶往容山。

知白到了首乌医工屋前,却见大门紧闭,扣门半晌亦无动静。无奈,知白只能命人将礼物抬至门口,站于一旁等待。知白纳闷之际,见有一阿婆端着饭食过来。知白见此越发疑惑,忙问阿婆首乌医工去向。阿婆叹了口气道:

“屋里没人,想必便是去后山了。”

知白道谢完,沿着阿婆指的方向一路寻去。他穿修竹而行,渐闻风动叶响,忽见林间隆起一丘新坟,一满头白发男子枯坐于坟前。其头垂胸际,双目紧闭,周身气息凝滞,如失魂魄,纵有雀鸟惊飞于侧,亦不抬眼。

知白见身影略熟,不由轻步向前细瞧。这一瞧,他如遭雷击,震在原地不能动弹,此白发男子竟是首乌医工。知白犹记月前初见首乌医工时,医工不过而立之岁,满头乌发光泽。今不过月余何以他竟成了如此模样?

半晌,知白才回过神,不敢冒昧惊扰医工,只得轻轻退出。回到医工屋前,才感到双足虚软无力,靠着门跌坐于地。知白这才看见,刚刚那阿婆端的饭食放在门口,不禁怔怔发呆。

不知过了多久,一青年男子搀扶着一位扶着腰的阿公,似来求医,见大门紧闭,摇了摇头,无奈欲折返。知白连忙起身问青年男子医工之事。

男子叹口气道:“月前,首乌医工至百里之外行医数日。未料到医工刚走,次日,其妻即被毒蛇所伤。若首乌医工在亦无妨,可除他之外,附近医工皆对蛇毒束手无策,再一日其妻便毒发身亡。首乌医工返来,见妻已无半分温热,按其脉搏,寸关尺皆绝。医工面对亡妻,跪于床榻,恸哭日夜。次日,医工竟一夜白头。有人求诊,只见药囊银针散落于地。

那人听首乌医工泣言:‘师言其自幼具慧根,聪明理达,让其髫龄即涉岐黄,辨药石、通脉理。弱冠后悬壶问世,遇疫疠则施药如泉,逢沉疴则救危若返,数载行医,济厄一方。奈何挚爱沉疴,纵施针如神,配药如法,竭毕生之术,却束手无策。其可解众生之苦,却不能救心上之人,难解一己之悲。’

首乌医工对亡妻长恸之后,遂焚劂弃针,封箧绝诊,誓不复医。或问其故,泣曰:‘除非吾头霜尽黑,鬓丝复乌,否则终不执医匕矣’……”

知白闻言,方知医工那趟远行便是救治自己母亲,不禁全身颤抖往后退了几步,靠于树干之上。知白待情绪稍复,命人将谢礼置于门旁,往山下走去。

知白到了山下,走了几个医馆,向医工们寻求鬓丝复乌之法。医工皆不得其法,唯有一位老医工抚须道:

“世上有仙草称‘乌发草’,亦名九真藤,此草煎服或可让鬓丝复乌。”

知白问:“如何寻得此草?”

老医工却摇了摇头。知白无奈,又去找异地行商。行商道:

“九真藤乃仙草,一株则有人愿百金求购。”

知白问:“千金可否速购之?”

行商道:“传闻九真藤长于南禺之山,山有妖兽能致幻,人去之皆有去无回。后来敢去山中寻草者寥寥。偶有亡命之徒,为得重金进山寻草,十余年来听闻亦有过一株出现于世。欲重金求购,速得自然是不能得,或许这十年会出现一株也说不定。”

知白沉吟:“十年太长……”

行商摇摇头作罢,没再言语。

是知白坐于屋外想了一整夜,白色月光打在草丛上,让他想起了医工那一头白发。次日,知白让随行人等先行返家,给母亲报平安。而后,知白独自一人前往南禺之山。

知白寻思,他总得去试一试,哪怕豁出自己一条命。首乌医工是母亲救命恩人,亦是如此让他痛失挚爱。且首乌医工乃天下名医,救人无数,若从此不复行医,多少人因此难逃疾病之磨,如此他便罪孽深重。

南禺之山天高路远,知白心急,策马扬鞭。马跑死了,只能步行。知白边走边问,好不容易走到南禺之山下,已衣履垢敝,身蒙尘坌。他走到小河边,用手捧水洗面。

天忽下大雨,知白忙站起身,欲找大树躲雨,却见河边一神龙像的水神之龛,年久破旧,以致神龙像被大雨打得凄惨。知白不由从旁边找了些大的树枝,搭在水神之龛上,然后跑到一棵大树下躲雨。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很快大雨便停了。知白便循着山间小路上山。或是刚下完雨,山间泥土湿滑,知白一脚踩空,差点从山坡上跌落。这时,竟有一只手扶了他一把。知白一惊,此山中竟还有人?知白一回头,手的主人是位一身白衣的男子,看似同他一样,也刚被大雨打得湿透。知白道谢。

走了一段,知白发觉两人竟同路。

白衣男子问道:“皆说此山有妖,来此九死一生,你缘何来此?”

知白道:“寻仙草九真藤。”

白衣男子又问:“为千金?”

知白道:“为救人。仁兄何以来此?”

白衣男子道:“亦为寻仙草?”

知白问:“亦为救人?”

白衣男子道:“为千金。”

知白道:“你我即可同行寻之,亦可相互照应。”

白衣男子边走边寻道:“倘若仅寻得一株何如?”

知白想了想道:“偌大的南禺之山,想必仙草众多,必不止一株。倘若只能寻得一株,可让与仁兄,只请仁兄将其种予我一些。”

白衣男子并没回答,两人便一路寻草,饿了便摘些野果充饥,累了便靠树休息。接连寻了两日,知白在草丛中见到紫色根茎,他激动道:

“藤茎紫色,叶心脏形,花黄白色!”

白衣男子闻言走近,两人挖出此根细看,果如传说无异。此便是九真藤,可惜花开正茂,尚未结籽。

知白拿起根,对白衣男子道:“你我相伴寻找数日,今寻得一株,我亦愿陪兄长再寻一株。”

白衣男子不置可否,望了知白一眼,点点头,继续寻找。

正在寻觅之际,白衣男子忽而惊呼。知白闻声一瞧,只见白衣男子身陷沼泽,正缓缓下沉。知白道:

“兄长莫慌,勿乱动,我马上设法相救。”

说着,知白忙从灌木丛中拔出几根粗藤条,一头缠于树干,一头抛向男子。男子抓着藤条,知白用力将藤条往回拉,好不容易把男子拉出来。知白伸出手,用力将男子拽上来。男子刚上岸,还没来得及喘息,知白却踩得一滑,跌落沼泽中快速陷落。

白衣男子道:“快抓着藤条!”

知白刚抓住藤条,藤条却断了。知白发觉泥土已然淹没腰际,他从腰间扯出一个麻布包,扔给白衣男子道:

“兄长,莫救!勿徒劳以至两人皆陷险境。兄长,吾行至此处,置身绝境,料此身终将埋骨此地,此行已无生还之理。岸上仙草及此包百金,皆赠予兄长。只劳烦兄长出山将仙草种之,待其结籽,将其种种于容山之阴竹林新坟下,此乃吾之夙愿。”

白衣男子手持仙草问道:“你赴汤蹈火,不顾性命,寻仙草是为救何人?亲人,爱人?”

知白道:“皆非。为救一位良医。此医工医术精妙,惠及乡邻。他因救吾母而遭劫,吾赴汤蹈火亦属应当,无怨无悔……”

知白话未说完,整个人已全部陷落沼泽,瞬息间的黑暗和窒息让他再也没有意识……

一惊,知白睁开眼,他竟仍活着。他坐起身,发觉自己竟躺在躲雨的大树下,一时不知是梦是醒。

他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水,忽见大树旁长着一株九真藤,藤茎紫色,叶心脏形,花黄白色。

他挖出细看,这不就是那一株吗?其中有一朵花只有一半的花瓣……

知白一时不知作何感想,拿着九真藤轻轻道:“谢谢……”

然后返回容山。

到了容山,已入夜。知白凭记忆摸到竹林坟前,将九真藤种于坟旁,又从不远处挖了些泥土撒在旁边。瞧了半晌,看着像自然长出来的,方才离开。

次日,知白几经打听,请了个与首乌医工同门的医工,去见首乌医工。首乌医工依旧毫无生气,坐于坟旁发呆。

同门医工若无其事地走到一旁祭祀后,惊呼:“快瞧!这不是九真藤吗?”

首乌医工闻言望去一怔。

同门医工道:“你曾说,除非汝头霜尽黑,鬓丝复乌,否则终不执医匕矣。你我同出医门,皆知普天之下,世间草木万千,独此九真藤,乃能还黑鬓发之草。取其茎叶敷洗,霜鬓可复乌,此为天下罕闻。今此藤不生他处,偏于尊夫人坟茔之侧挺生,枯坟萌新,异草自出,岂非天意乎?尊夫人今以九真藤示君,不仅为复君之鬓黑,亦为期君抛却前誓,再执医匕,重悬壶耳。君若悟此天意、体彼初心,便是不负逝者、不负苍生……”

首乌医工颤抖着用手抚九真藤,默默落泪……

站在远处的知白笑了,轻轻走出竹林……

一年后,知白再去容山,到首乌医工屋前,见医工正专心研磨草药。首乌医工果然霜鬓复乌,此九真藤果有奇效。知白并未进屋,又走到竹林坟前,见九真藤已生发一片,看得出是悉心料理方能如此,知白诚心祭祀后便离去……

后来,人人寻求九真藤不再需要去南禺之山,皆来容山向首乌医工索求。久而久之,人逐渐将“九真藤”惯称为“首乌”……

再后来,首乌因其效被各路医家载入药典医书,成为经世致用之药……

后来的后来,首乌被《道藏》称为“中华九大仙草”,经世致用,传承千年……

【未完待续】

//

作者 | 周君君

编辑 | 邹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