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荒唐的“放生”,是善意还是犯罪?

海边码头,一群中老年人神情肃穆地将一袋袋大米倾倒入海,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这不是荒诞剧,而是2025年11月辽宁葫芦岛真实发生的一幕。
“我们在海边呢,刚放生完。”辽宁葫芦岛,一位短发女子平静地与家人通着电话,随后加入了将袋装大米倒入海中的行列。视频拍摄者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进行一项庄严的仪式。
大米,这个千百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在这些“放生者”手中却成了通向功德的媒介。
01 大米入海:是放生还是污染?

“放生大米”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不解与质疑。
许多网友直言这一行为“既浪费粮食,也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环保专家解释,大米看似无害,但含淀粉,容易发酵,大量倾倒入海后,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可能危害鱼类并破坏局部海域的生态平衡。
任何不是海里天然存在的东西,只要大量投入,都会改变水质和生态。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坦言,若大规模向海中投放异物进行所谓“放生”,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02 放生乱象:从猫咪到矿泉水
荒唐“放生”事件并非个例。

就在2025年11月1日,广东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银龙社区迎咀水库附近,发生了疑似放生猫只行为。
现场山林发现了部分猫只,山路旁有遗留猫粮。水利部门对水库水域开展了全面巡查,庆幸的是暂未发现溺亡猫只。
放生猫咪? 这一行为令人费解。
猫咪的天性怕水,将它们放生至水库附近,无异于直接将它们推向死亡——这哪是放生,分明是虐杀。
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生态环境部门对周边水体进行取样检测,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消杀,当地政府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并发动周边热心群众认领猫只。

2023年7月23日,网传视频显示山东青岛崂山水库旁,多人将大量新开封的瓶装水倒至水库
更荒唐的是,还有人放生矿泉水、放生蟑螂,甚至放生牛奶与米面油、鱼豆腐之类。

11·26长沙两名女子在湘江边将米面油、矿泉水和牛奶等食品倒入江中,目击者称整个过程持续约半小时
这些行为完全偏离了放生的本意,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浪费与破坏。
03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从法律角度看,将米面油等食品“放生”到水中,属于明显的浪费行为。
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防止食品浪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行为,都属于食品浪费的范畴。
将米面油等放生,这就属于浪费食品的行为,道德上不允许,法律上也禁止。
即使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也应进行其他方式的合理利用,而非直接倒入海中。
清城区龙塘镇人民政府在通报中呼吁:“公众树立科学放生、文明放生理念,严禁在重要水源涵养区等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及法律法规禁止放生的其他区域开展放生活动。”
04 愚昧无知等于犯罪

为什么在21世纪,还有如此多常识缺失的法盲存在?
这些放生行为往往是集体行动,如水库放生猫咪。参与者们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环保意识,只是一味盲从所谓的“传统”或“信仰”。
放生原本是出于慈悲之心,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以同理心将被捕获的动物放归自然,给动物一条生路,体现对动物的关爱,这是善良的表现。
但当放生变成形式主义的狂欢,当善举建立在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基础上,这种“善”已经变质。
大米作为主食来源,如此倾倒既违背了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反食品浪费法的相关规定。
真正的善举,应当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社会利益。
龙塘镇人民政府的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在迎咀水库巡查,他们发动周边热心群众认领那些被放生的猫只。而在葫芦岛的海边,巡逻人员也会加强监管,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放生”事件。
大米的沉没与猫咪的恐惧,这些荒唐放生行为的背后,是善意的错位与科学素养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