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个熬夜党,玩手机深夜是常态。
几个月前,他总觉得自己脖子不舒服,还有些头晕、上肢麻木,去医院就诊检查后,医生告诉小王,不是什么大问题,应该是睡觉时,长期保持一个别扭姿势而引起的颈椎间盘突出,回去后注意多休息,就能缓解。

小王一听问题不大,晚上入睡前仍选择玩手机,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自己入睡为止。甚至后来发展到,手机攥在手里,人就已经睡过去了,第2天早晨醒了,脖子又僵又硬。
近一周以来,小王发现自己颈椎又出现了问题,酸痛难忍,除了上肢麻木行动不例外,下肢也不受控制,走路不稳当,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不会是中风了吧?
没办法,小王赶紧到医院就诊,检查后医生告诉他,颈椎间盘突出加重同时伴随着椎管狭窄,保守治疗效果差,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

好在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半个月后小王恢复了正常,医生告诫他,晚上不要再长时间躺着玩手机,否则这种情况还会出现。
睡前躺着玩手机,是很多人年轻人甚至是中老年人的睡前习惯,白天忙于各种繁琐的事物,只有晚上躺在床上,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这段时间,心无旁骛的玩手机,是最好的放松事件。

可你知道吗?长时间睡前刷手机,是以消耗健康为前提的。
一、熬夜玩手机,严重危害睡眠质量夜间充足的睡眠,是人体的自我充电与修复阶段。
正常情况下,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就会从清醒状态转变为入睡状态,身体肌肉逐渐放松,心跳和呼吸减慢。不过一旦外界有声响,也容易迅速清醒。

这一过程不被打扰,就会进入浅睡眠模式,除了肌肉放松,心跳变缓,大脑运转也逐渐慢下来。接着,睡眠状态会进一步加深,全身的组织器官大部分都处于修复状态,只是有免疫系统更加活跃,保证慢波睡眠时长,能确保恢复体力,并保证白天精力充足。
浅睡眠模式和深睡眠模式,都属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前者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后者可以长达一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不足,除了引发认知功能、免疫力下降,最大的坏处就是,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除此之外,做梦时,多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身体放松而脑电波活跃,这一阶段,能加深白天的记忆,调节情绪压力。如果长期无法维持足够的快速眼动睡眠,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注意力下降;身体的自我修复也会出问题。
正常状态下,入睡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是交替进行的,一晚上能进行4~6个周期,才能确保人体的健康。
可如果睡前长时间玩手机,不考虑手机中的内容,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的蓝光照射,就会减少褪黑素分泌。从睡眠时长来换算,就是令生物钟向后推迟了一个半小时。
而按照正常睡觉时间起床,就不得不压缩睡眠周期,无论是睡眠的哪一阶段,长期维持这种不健康状态,白天精神差,记忆力和专注力减退,身体也吃不消。

更不用说,有些人喜欢在睡前刷些搞笑、惊悚等比较有刺激性的内容,会不间断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在产生愉悦感的同时,令大脑更加兴奋,难以入睡。
这种由多巴胺引发的奖励机制,成瘾性强,所以,很多人睡前玩手机的习惯,很难戒掉。

除了影响睡眠质量外,长时间睡前放纵玩手机,对身体其他方面也都有影响。
二、医生:长期睡前玩手机,要承受这五种痛苦!以下这五方面的健康问题,也是熬夜玩手机的后果,看你有没有中。
1.眼睛问题
很多人喜欢在晚上,关灯后玩手机,这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关灯后缺乏其他光源,眼睛就要直面电子屏幕。而电子屏幕释放的蓝光,存在光化学损伤,能穿透视网膜,引发视网膜病变。
夜间玩手机多保持一个姿势,且距离较近,容易使眼轴增长的速度加快,患近视风险增加。

被手机中的内容吸引时,眨眼的频率不自觉下降,泪液蒸发加快,眼球水分降低,容易出现眼睛干涩。
大部分人工作都涉及电子屏幕,本就用眼过度,夜间眼睛再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老化速度加快,青光眼、白内障等问题更常见。
熬夜玩手机时,最好开一盏小夜灯,将手机屏幕调暗,或采用护眼模式;在光线暗处不要看那些对比度高、迅速闪烁的画面;手机与眼睛的距离不要少于30厘米。

不要侧躺玩手机,容易引起两只眼睛视力不一的情况,甚至是斜视或失明,这是由于双眼聚焦异常,用眼不均衡导致的。
如果出现了眼睛干涩的症状,可以用热毛巾湿敷眼睛或滴人工泪液,使眼睛保持湿润。本身就近视或老花眼等问题,更是要缩短睡前玩手机的时间,并且注意用眼卫生。
2.颈椎病
熬夜玩手机时,很容易被手机中的内容吸引,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就会使颈椎压力过大,颈部肌肉僵硬,压迫血管,导致血液不流畅,或压迫颈部神经,引发颈椎骨骼问题和神经问题,出现脖子酸痛,头痛头晕、甚至是上肢肌肉麻木等。

有些人在睡前玩手机时,有些喜欢坐在床上低头玩或趴着玩,导致颈椎前屈,更容易除了颈椎间盘突出。
长期熬夜玩手机,各种本该在入睡后分泌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影响本该进行修复工作的免疫系统,身体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减慢了颈椎自我修复的速度,促使颈椎出现退行性病变。

如果熬夜玩手机,出现了颈椎方面的问题,除了减少夜间玩手机的时间。在白天工作学习时,每半小时左右起身活动一下,通过头和颈椎前仰后摇,侧屈等动作,保持颈椎血管的通畅。电脑屏幕不要放太低,不要长时间低头,保持一个姿势。
如果颈部出现了酸痛不适症状,配针进行针对性的按摩、热敷;睡觉时用颈椎牵引枕代替普通枕头,减小颈椎的压力。
3.对皮肤造成损伤
熬夜玩手机,会加速皮肤的衰老,出现色素沉着等问题。

由于手机蓝光穿透性强,可以刺激皮肤表面,产生更多的自由基,降低皮肤自我抗氧化能力,不利于胶原蛋白的形成,皮肤更容易松弛,产生皱纹。
熬夜使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敏感性增加。熬夜时皮质醇分泌量增加,这种激素会抑制黑色素的代谢,导致色素在皮肤表面沉积,形成色斑,皮肤暗沉,黑眼圈严重。

除了以上两种激素,雄性激素等也因熬夜而分泌异常,所以熬夜后皮肤状态很差,更容易出现痘痘、浮肿等问题。
除了减少熬夜玩手机的时间,尽量养成习惯,在夜间11点之前入睡;可以在手机上贴防蓝光膜,减少蓝光的伤害;饮食中添加还有各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抗氧化效果,熬夜玩手机后不要吃油腻食物。

4.耳石症
耳石症是指“耳石颗粒”进入半规管,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熬夜玩手机为何会产生这种症状呢?
一方面是由于玩手机,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比如头部的倾斜对半规管产生压力,致使耳石脱落。另一方面,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多处微循环发生改变,耳部也不例外,就会导致耳石症发病率提高。

不过长期睡前玩手机导致引起的耳石症的眩晕感,与颈椎压迫产生的眩晕感有些相似,不要混淆两种病症,最好借助专业仪器的检查来确诊。
为了防止长期熬夜玩手机引起耳石症,最好能控制夜间玩手机时间,别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更不要侧躺玩手机。

5.增加情绪的不稳定性
不少人在熬夜后会出现烦躁等负面情绪,是因为睡眠时长的压缩,导致了大脑在生理上发生了改变。
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分泌,都能控制情绪。有研究发现,连续五天时间,睡眠时长不足五小时,表现出愤怒情绪的概率会增加78%。这些负面情绪的失衡,是化学层面的改变。

不仅如此,杏仁核和前额叶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都朝着负面情绪增多的方向改变,使整个人更具攻击性,容易冲动暴怒,长此以往,脾气和精神越来越差。
所以,不要长期在睡前玩手机,这短暂的快乐,是以长期的负面情绪为代价的。

要减少这种情况,可以制定一个计划,逐日减少夜间玩手机时间;睡前用纸质阅读代替电子屏幕;进行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活动。帮助大脑迅速进入放松状态,远离对手机的依赖。

长期睡前玩手机不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还会使颈椎、皮肤、眼睛等付出代价。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减少亚健康状态,要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别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1.《睡前躺着玩手机?身体这个器官正遭受“四重暴击”!》 健康时报2025.04.16
2.《长期睡前玩手机会付出什么代价?这5个危害万万没想到》人民日报20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