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鳙鱼:我才是“懒人福音鱼”!肉多刺少价还廉

鳙鱼,作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亦有花鲢、胖头鱼、大头鱼等诸多别称。它栖息于淡水湖泊、河流、水库以及池塘之中,多活跃于水域的

鳙鱼,作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亦有花鲢、胖头鱼、大头鱼等诸多别称。它栖息于淡水湖泊、河流、水库以及池塘之中,多活跃于水域的中上层区域。其外形与鲢鱼颇为相似,生活习性也较为相近,故而常与鲢鱼并称为鳙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鳙鱼的生活习性及其特点吧!

形态特征

鳙鱼体侧扁,头极大可占体长的1/3,口大端位,眼小位于头前侧中轴下方,鳞细而密;体色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各鳍灰色并具黑色小斑点。

鳙鱼体侧扁而稍高,腹部在腹鳍基部前较圆,其后至肛门有狭窄的腹棱;背鳍基部短,胸鳍长,腹鳍末端可达或稍超过肛门,尾鳍深分叉,两叶约等大。吻短而圆钝,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上唇中间部分很厚,无须;眼小,眼间宽阔而隆起。

鳃耙数目很多,呈页状,排列极为紧密但不连合,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鳔大,分两室,后室较大;肠长约体长的5-7倍。雄性成体胸鳍前面几根鳍条上缘各具有1排角质"栉齿",雌性无此性状或只在鳍条基部有少量"栉齿。常见体长约60厘米,最大体长可达146厘米,最大体重可达60千克。

分布范围

鳙鱼原产于华夏大地,于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流域的东部诸多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均可见其踪迹。不过,黄河以北的各水体中,鳙鱼数量相对较少。在东北和西部地区,鳙鱼皆为人工引入的养殖品种。

如今,鳙鱼已被成功引种至世界多地,其中涵盖阿富汗、阿尔巴尼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生活习性

一、中上层鱼类

鳙鱼为温水性鱼类,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适宜生长的水温25~30℃,性情较温驯,不爱跳跃,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幼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

二、虑食性鱼类

鳙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鳃耙细长而排列紧密,但没有骨质桥,也没有筛膜,因此滤水速度较快,滤集浮游生物能力强,食物主要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花生麸和米糠等)。

三、不间断摄食

鳙鱼是不断摄食的鱼类,食物主要是水中大量生长的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的生长季节里只要嘴不断张闭,食物就不断地随水进入口腔,从个体数量上看藻类往往多于动物性食物,但从体积上来看动物性食物仍占主要成分。

四、洄游性鱼类

鳙鱼性成熟为4~5龄,雄鱼最小为3龄,繁殖期4~7月,产卵场多在河床,水位陡然上涨、流速加大时进行繁殖活动,产卵后大多数个体进人沿江湖泊摄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区越冬,翌年春暖时节则上溯繁殖。

五、生长速度快

鳙鱼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常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个体可达50公斤,池塘养殖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岁龄鱼可重达0.8~1公斤,初成熟个体的体重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广西、广东等地区不足10公斤也可产卵。

食用价值

鳙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和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高蛋白低脂肪: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约15-18克蛋白质,脂肪仅约0.9-5克,是补充蛋白质、维持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

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D、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骼健康和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健康益处: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适合各类人群食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需要滋补的人群。

家庭烹饪

糖醋鳙鱼块

1、鱼洗净切块放柱侯酱,料酒,黑胡椒,生粉腌制30分钟。

2、油热后,将鱼放入锅中煎制。

3、两面金黄加入生姜,蒜,料酒,醋,糖,少量生抽,少量水盖上盖烧至10分钟。

4、放小葱。

5、装盘,金黄酥脆,甜口不腻

做法摘自<美食天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