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百名学生因食物中毒被送医,校长第一反应不是救人,而是威胁后厨销毁证据:“把烂菜叶给我处理干净,谁敢说出去,我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此时厨师老陈拿出了省纪委工作证...
1
青禾县第三小学,下午第一节课刚开始不久,校园的宁静被一阵阵骚动打破。先是三年级二班,紧接着,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四年级一班、五年级三班……惊叫声、哭喊声、老师的催促声此起彼伏:
“老师,我肚子疼!”
“哇——我要妈妈!”
“快!快去叫校医!这边有学生晕倒了!”
走廊里,孩子们捂着肚子,面色痛苦地奔向厕所,有的甚至来不及跑到,就在走廊里呕吐起来。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班主任们脸色煞白,一边安抚学生,一边焦急地打电话。很快,成群的救护车警报声由远及近,撕裂了小县城的天空。家长们闻讯赶来,学校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哭喊、责骂、质疑声浪几乎要掀翻校门。
学校食堂后厨,此时却是另一种诡异的紧张。
校长李建国挺着啤酒肚,油光满面,带着后勤主任和两个心腹保安,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他“砰”地一声关上通往餐厅的大门,隔绝了外面的混乱。
“快!都别愣着!”李建国的声音,却掩不住语气里的惊慌,“把今天用的那批排骨,还有那些有点蔫了的蔬菜,全部给我装起来!老刘,开你的三轮车,拉到城郊河边处理掉,挖深坑埋了!快!”
厨师长老王面露难色:“校长,这……这么多学生出事,肯定是吃的东西有问题,销毁证据,这罪过可就大了啊!”
“你懂个屁!”李建国暴怒的打断,额上青筋暴起,“不把这些东西处理掉,查起来,我们谁都跑不了!食堂是你们操作的,真追责,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你们!”他阴冷的目光扫过在场七八个穿着白色厨师服的员工,“都给我听好了,上面要是来人问,就说是学生自己乱吃东西,或者说是天气原因引起的集体肠胃炎!谁要是敢乱说一个字……”他威胁意味十足,“就别想在青禾县待下去了!”
几个年轻帮工吓得低下头,不敢言语,厨房里弥漫着未散尽的油烟味和一种恐惧的气息。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挡在了存放食材的冷藏库门口。正是平时沉默寡言,但刀工极好、做事沉稳的厨师陈强。
“李校长,这些东西,不能动。”陈强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他围裙上还沾着油渍,但眼神清澈犀利,与往常那个埋头切菜的形象判若两人。
李建国一愣,随即怒火中烧:“陈强?你想干什么?反了你了!滚开!”
“保护现场,等待调查。这是最基本的程序。”陈强寸步不让,“这些是证据,必须留下。”
“程序?在这里,老子就是程序!”李建国气急败坏,对保安一挥手,“把他给我拉开!把东西搬走!”
两个保安上前就要动手,陈强随手抄起案板上一把厚重的剁骨刀,“咚”地一声砍在砧板上,震得所有人一哆嗦。“我看谁敢动!”
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达到顶点,李建国没想到这个平时闷葫芦一样的厨师竟如此强硬,他指着陈强的鼻子:“你……你一个炒菜的,装什么大尾巴狼!信不信我现在就让你卷铺盖滚蛋!”
面对围拢过来的保安和校长那吃人般的目光,陈强知道,身份不能再隐藏了。他深吸一口气,不慌不忙地解下沾满油污的围裙,扔在一旁。然后,他从厨师服内侧的口袋里,掏出一个深蓝色的证件。
他没有大声喧哗,只是将证件展开,稳稳地举到李建国眼前。那动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李建国同志,你看清楚。”
李建国下意识地凑近,当他看清证件上清晰的国徽、以及下面那几行字时:“江阳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调查员”、“陈远”,他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瞬间褪去,变得惨白如纸。
“省……省纪委?!”这几个字仿佛抽干了他所有的力气。他双腿一软,要不是旁边的后勤主任眼疾手快扶住,几乎要瘫倒在地。刚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只剩下极致的恐惧和难以置信。他做梦也想不到,省纪委的人,会像卧底一样,在自己学校的食堂里,当了大半年的厨师!
陈远收回证件,目光如炬,扫过全场。刚才还跃跃欲试的保安们,像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大气都不敢出。
“现在,我以省纪委调查员的身份宣布:食堂现场即刻封锁!所有食材、台账、记录,一律封存待查!所有人留在原地,配合调查,不得与外界随意联系!”陈远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法律的威严,“李校长,请你最好配合我们的工作。”
李建国如同被抽走了魂魄,瘫在椅子上,嘴里只会无意识地喃喃:“完了……全完了……”
控制住现场后,陈远走到窗边,拿出加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领导,青禾三小事件爆发,如我们所料。现场已控制,关键证据保住了。”他低声汇报,目光扫过窗外依旧混乱的校园,“初步判断,问题出在‘青禾营养餐配送公司’提供的食材上。这条线,可以收了。”
电话那头传来沉稳的指示,陈远挂断电话,回头看了一眼面如死灰的李建国。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青禾县平静水面下的巨大冰山,才刚刚露出一角。而一场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2
青禾县学生集体中毒事件,像一颗炸雷,瞬间引爆了全县乃至江阳省的舆论。
就在事件发生两小时后,青禾县政府紧急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县长张宏业坐在主位,他四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显得精明干练。此刻,他面色沉痛,语气铿锵。
“同志们!”他敲着桌子,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三小发生这样的事,我深感痛心,更是无比愤怒!这是对孩子们生命的极端漠视,是对我们底线原则的疯狂挑战!”
他当场宣布成立以自己为组长的“5·15”事件专项调查组,要求“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他的发言被现场记者记录下来,很快,一篇题为《青禾县长张宏业:彻查食堂问题,守护学生健康》的报道迅速见诸媒体,赢得了社会一片赞誉。
会后,张宏业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医院,亲切慰问住院的学生和家长,握着一位老人的手,眼中甚至泛着泪光:“老人家,请您放心,政府一定负责到底!”这一幕被随行宣传人员精准捕捉。
然而,当他回到自己的专车上,关上车门,脸上的悲悯和坚定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寒。他掏出私人手机,拨通了一个没有存储的号码,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刺骨的冷意:
“那个厨师,省纪委的卧底,叫陈远。想办法,让他闭嘴。”
陈远并没有被表面的舆论所迷惑,他深知,李建国一个小学校长,绝无胆量独自掩盖如此重大的事故,背后必然有更大的保护伞和利益链。
在上级的协调和县纪委个别可靠同志的暗中配合下,陈远避开张宏业的眼线,展开了秘密调查。
线索清晰地指向了“青禾营养餐配送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不过三年,却垄断了全县所有中小学的食堂食材配送业务。工商注册信息显示,法人代表是一个叫吴德彪的陌生名字。
但陈远通过调取银行流水、关联企业信息,并秘密约谈了该公司一名被边缘化的财务人员,层层剥茧,发现吴德彪只是台前的傀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县长张宏业的妻弟,而真正在幕后操纵,拿走最大份额利润的,正是县长张宏业本人。他们以次充好,将廉价、临近过期甚至变质的食材包装成“营养餐”,赚取着带血的利润。
证据链在陈远手中逐渐清晰,但他明白,要扳倒一位实权县长,尤其是如此狡猾的对手,需要更扎实、更无可辩驳的证据。
调查的深入,显然触动了张宏业的神经。
一天深夜,陈远在招待所的房间电话突然响起。他接起电话,那头是一个经过处理的、冰冷电子音:
“陈调查员,你在青禾县人生地不熟,做事要懂得分寸。你省城的家里,老婆孩子都挺好的吧?听说你儿子上的实验小学,门口车来车往,可不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