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数不胜数的佳肴,如远近闻名的北京烤鸭,风靡全国的北京炸酱面等很多的美食。但是这些在北京之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人们无法享用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北京人所钟情的。今天给您带来六款北京“怪味”的美食,外人难以下咽,而当地人视若珍品,下面这几种你们吃过几种那。
一、北京豆汁
要说北京最有名的美食,那就是它了,因为那独特的口味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很多外地来这里的人,都说这道菜的味道很特别,有的人喜欢喝它,还有说它的味道难以下咽。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北京人来说却是他们心目中的一种特殊的东西,他们经常会去一家卖豆汁的小铺子里,买上一份,用他们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不吃豆浆,就不是真正的北京人。事实上,这道菜之所以有一股酸臭的味道,是因为这道菜有一个奇妙的发酵过程,当绿豆被碾碎后,下面的变成面粉,上面的就会变成豆汁。然后,在漫长的发酵过程中,最后被烹饪出来,配上麻辣的小泡菜和大焦圈,这是北京人的最喜欢吃的东西。如果不是本地人,想要吃到这样的豆浆,必须放下所有的戒心,品尝到酸涩的味道之后,才会有一股甜甜的味道,这或许就是北京人喜欢吃豆浆的主要原因吧。

二、卤煮火烧
一大锅的猪肺、猪肠和五花肉,让北京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浇上了大蒜和香菜,哪怕是最贵的烤鸭也不能比较,一锅红烧肉,爱吃他的人三餐都离不开它,不爱的人一看就有种落荒而逃的冲动,因为那股刺鼻的味道,让他们根本就承受不住。喜欢吃卤味的人,大肠绵软有弹性,肺脏又软又脆,猪肉混合在一起,散发出一股咸鲜的味道,油炸的豆腐干散发着浓郁的油脂,切好的火烧散发着清香,松软却又不失去口感,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在了一碗里,让这股味道变得更加浓郁。

三、炒肝
这道菜起源于清代的同治年,是将猪心和猪肺从“白汤杂碎”中剔除出来,然后浇上酱料,形成的“初代”改用酱油和味精等调味品,取缔了原有的汤汁,但没想到还是很受北京人喜爱,逐渐成了京城美食中的翘楚,北京人都愿意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吃上一份。但即便如此,一份能够给北京人带来快乐的爆炒肝,对于外来人来说也对他的承受度不比上两种好多少,他们要么不喜欢难闻的猪肉,要么不喜欢那一份浓稠的酱料。事实上,炸肝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北京人对“下水”的喜爱。对于北京人来说,一碗爆炒的猪肝,就像是一锅清澈见底的油汤,猪肝的肥肉,带着一股淡淡的咸味,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大蒜香味,就着二两的包子,就着碗里的肉馅,大口的往嘴里灌,香喷喷的很是舒服。

四、麻豆腐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实和麻婆豆腐有着巨大的区别。大多数人第一眼看到这道菜的时候,都会以为这道菜的颜色不尽人意,带着一股酸臭的味道。这麻豆腐和豆汁算是一家,经过发酵被煮熟,然后用一块布把里面的杂质给滤掉,剩下的就是它了,而布里剩下的就是和它一样的酸味了。虽然这道菜没有上俩个那么出名,但在很多北京人看来,这道菜绝对是“心头爱”,久而久之,就会勾起他们的食欲,让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品尝。这道菜一般都是先煎,然后配上羊油、黄酱、韭菜和白萝卜,如果你想要吃辣的话,可以在上面放一大勺的辣椒酱。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光是看着这道菜,就很难吃下去,而那些胆子比较大的人,更是被这道菜的香味所折服。

五、芥末墩 清新解腻
假如若不是北京当地人,单从这个“芥末墩”的名称来看绝不会想到是由白菜做成的。在北方,白菜是最好吃的食物,味道鲜美,价格低廉,但北京人却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比如乾隆白菜,蘸着麻油,配着肉丸,辣白菜,甚至还有一种叫做“芥末墩”的白菜。芥末墩是北京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冷盘,如果你觉得吃的太过油腻,可以把它放在嘴里嚼一嚼,让你的口水都出来了,然后一股清新的感觉涌上心头,将鱼和肉的油腻一扫而空,只留下一股淡淡的甜味,说不出的美妙。但如果受不了这股味道,恐怕他们就不会再去品尝这种北京风味的食物了。

六、臭豆腐
我说的这个“臭豆腐”,跟长沙或者南京炸的不一样,说的是王致和臭豆腐,也就是北京的一种独特臭豆腐。这个臭豆腐是一种有着几百多年历史的老菜,曾经也是慈禧皇后非常喜欢的一道菜,王致和的这道菜,跟炸的感觉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味道不好闻,味道却很好。然而,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东西,那它跟一罐臭气冲天的鲱鱼罐头一样,打开盖子的一刹那,你会被那股难闻的气味吓得“落荒而逃”。但大部分北京人都能淡定的享受着这股独特的香味,一片煎好的包子,涂上辣椒油和香油再配上一小块它,就感受到了一种又香又脆的味道。

各位朋友,你们有没有特别喜爱的北京菜或者还终身难忘的北京菜,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让更多的人知道北京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