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看的这位患者,仅37岁的患者被诊断为乳腺癌,并且已经出现了淋巴转移。这位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进行了全乳切除。从病理报告中,我们可以获取到许多关键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她的病情。
本文旨在通过客观分析该患者的病理报告及病情,为类似处境的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专业解读与参考。
标本显示,乳腺癌全乳切除术标本中,乳头和皮瓣存在缺如,而标本内可见病变区域。在进一步的病理诊断中,确认了浸润性导管癌的存在,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肿瘤导致了导管的原位癌变化,并呈现出实性的乳头状瘤结构,伴随神经的内分泌分化。核分级为II级,伴有灶性早期浸润,这反映了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

免疫组化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肿瘤生物特性的重要线索。
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的状态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指标。此患者的ER呈阳性,PR也呈阳性,这意味着肿瘤的生长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调节,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内分泌治疗来阻断激素对肿瘤的作用。
而HER2状态为1+,为阴性,意味着HER2靶向治疗不是首选方案。
Ki-67的阳性率为10%~15%,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不算高。

鉴于患者已出现淋巴转移,治疗策略需要更加综合和积极。在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以去除可能的转移病灶。
此外,结合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内分泌治疗将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以降低复发风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需要考虑添加化疗或放疗来进一步控制病情。
整体来看,该患者的病情可通过综合应用手术、内分泌治疗以及其他可能的辅助治疗手段,旨在最大程度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科普:淋巴转移数量的分期标准N1期:1-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
N2期:4-9枚腋窝淋巴结转移
N3期:≥10枚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内乳淋巴结转移
微转移(0.2-2mm):标记为pN1mi
孤立肿瘤细胞(≤0.2mm):标记为pN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