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观应有所思,所思应有所警,所警应有所醒!

其实一开始,土耳其的选择并不是英国“台风”战机,而是美国的“F-35”,奈何自己既要又要,两面三刀的行为——2019年采购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惹恼了美国,直接被美国排除在F-35联合项目之外,不仅失去了100架F-35A的采购资格,已支付的14亿美元研发费用也付诸东流。
这一制裁也顺带击碎了土耳其空军现代化规划,而邻国希腊已获得F-35A并计划进一步采购。
他所面对的境地就是国内的主力战机,现役总数超过240架F-16战隼早就面临机队老化的问题(部分机型服役超30年),而被寄予厚望的国产第五代战斗机——TF-X“可汗”起码要等到2030年才能服役。
最为关键的就是土耳其和希腊长期存在领空争端,而希腊已装备法国“阵风”和F-35A战斗机,对土耳其构成空中压力。因此,土耳其也需要尽快引进性能相当的战机以维持地区空中力量平衡。

所以他的选择就是英国的“台风”战机。“台风”(Eurofighter Typhoon)是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双发超声速多用途战斗机,1998年命名、2002年服役,被英国皇家空军视为“四代半”空战主力。
在机动性方面,其鸭翼布局+高推重比,使亚、跨、超音速段缠斗性能均处“四代半”第一梯队。13个挂点+丰富北约弹药谱,可在同一任务中混合空优与精确打击,英国防部评估空战效能仅次于F-22。
这么看起来也还不错,毕竟自己家的主力战斗机其实是三代半战斗机,而台风战斗机作为第四代半多用途战机,具备超视距空战、精确对地打击和电子战能力,可在短期内提升土耳其空军的战术威慑力。

还有一个原因是土耳其自1999年成为欧盟候选国以来,入盟谈判长期停滞。采购台风被视为其“回归西方阵营”的信号,有助于缓解欧盟对其人权和外交政策的批评。同时技术上,土耳其参与F-35供应链被中断;采购台风可连带获得BAE的雷达/航电技术转移,并反哺“可汗”项目(二者共用EJ200发动机与部分航电),战略收益最大。
土耳其采购台风战斗机是其在F-35被拒、国产五代机未成型、地区安全压力加剧等多重约束下的“被迫选择”,但土耳其从来是个不甘寂寞的国家,他一直在试图扮演区域强国的形象,不仅军事插手叙利亚、伊拉克的内部事务,还试图争夺东地中海能源线与航道。

所以他这次采购背后隐含着他的战略意图,通过技术转移推动国防工业自主化,在北约框架内重塑与西方的关系,同时对冲美国的战略不确定性。尽管这一决策面临高价、技术依赖和供应链风险,
但对土耳其而言,这是维持地区影响力和国家安全的“不得不为之”的博弈。未来,台风的实际部署效果和TF-X“可汗”的研发进展,如果成功,绝对会成为中亚搅屎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