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换汤又换药?

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换汤又换药?作者:全静伟律师现代国际矛盾、国内矛盾的解决无法借鉴两次世界大战、北伐战争、国共内战方式了

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换汤又换药?

作者:全静伟律师

现代国际矛盾、国内矛盾的解决无法借鉴两次世界大战、北伐战争、国共内战方式了。原因有三:教育、科技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社会舆论力量空前壮大,一意孤行者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科技推动生产现代化创造巨大财富,经济危机没有把老百姓逼到死亡线上,革命无法获得社会基础。武装斗争实现天翻地覆将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社会财富被战火破坏殆尽,结果得不偿失。核战争?你看看某些国家高层领导人的不少子女害怕国内不安全,席卷财富移民国外,这两国能打起来?“二战”后冷战代替了热战,美苏争霸通过苏联一方的解体让战云消散。当前的俄乌战争有一定底线,结束战争不靠武力,而要靠其中一方经济瘫痪、国内反战来实现。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局面要靠各阶层互动、相互妥协来解决。古希腊梭伦改革最典型。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独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拉美“考迪罗”制度消亡等历史进程都证明民心、军心的决定作用。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塞斯库一意孤行,喋血身亡。实现不流血的政治转变,利在成本低廉,弊在“换汤不换药”。反对“换汤不换药”,坚持“一步到位、彻底革命”,除非一方以武力消灭另一方。其结果是:获胜的一方必然失去制衡。惟有力量均衡才有公平可言!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失去制衡,它建立的“民主制度”必将一步步倒退为黑暗的专制。

本人反对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

政治家即使性情激烈,冷静下来又必须耐心对待现状,接受多数意见,折中妥协。以战争方式走折线来变革社会制度容易引起政治大震荡、大滑坡。通过圆桌会议走曲线推动国家制度转变利于实现“软着陆”:降低变革成本,维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而优待皇室,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看似“换汤不换药”,实际上“换汤又换药”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迅速失败,曹锟贿选被抵制,段祺瑞执政府倒台,都显示民主的伟力。北洋军阀混战体现政治宏观制衡,宏观民主平等,中观上依然独裁。民主由宏观向中观、微观步步深入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由过激派胡来。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解体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实行大选,获得胜利的总统多来自原共产党高层成员,看似“换汤不换药”,实际上“换汤也换药了”。白俄罗斯、中亚五国、高加索三国由于人口少或人口密度小,工业经济、教育科技皆落后,无法形成“政治力量均衡”局面,民主进程缓慢。俄罗斯联邦因为长期经济困难形势下贫富两极化,高科技人员移民国外持续近20年、众达数百万。政治力量由“均衡”倒退到“不均衡”,2012年大选倒退到事实上的独裁。

2024年9月,本人在近五百人参与的微信“自由公义爱师友群66”谈到自上而下“换汤不换药”的变革。5月8日本人发表拙文《即使不谈信仰,也应当相信人性,相信高层良知人士》又公开表达了政治态度:愿做立宪派,不做革命党;相信高层良知人士占主流,能够引导社会走向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