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别只学唐楷了!看看何焯这笔字,才懂什么叫“清雅秀劲”的文人楷书。

‍好的,朋友们,咱今天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就来实实在在地看一件宝贝——清代书法家何焯的楷书作品《桃花园诗轴》。我猜你可能

‍好的,朋友们,咱今天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就来实实在在地看一件宝贝——清代书法家何焯的楷书作品《桃花园诗轴》。我猜你可能对“何焯”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远不如颜真卿、柳公权那么如雷贯耳。但没关系,今天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楷书还能写得这么“带劲”,这么耐看!它不像唐楷那样法度森严,让人望而生畏,而是有一种独特的书卷气,就像一位温润的学者,在跟你娓娓道来。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从纯技法的角度,看看何焯这笔字,到底妙在何处。一提到楷书,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的是“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何焯的这本《桃花园诗轴》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他的楷书,根子上是学唐代的欧阳询,得了欧体的“骨”,也就是那种挺拔峻利的劲儿。但你仔细看他的笔画,会发现“横”画并非一味地水平,常常带着微微上扬的弧度,起笔时轻轻切入,行笔过程中力量均匀,收笔时又从容不迫,这就让笔画有了生命力,而不是僵直的线条。这种处理,让字在端正之余,多了几分灵动和呼吸感,这就是高手在细节处的功夫。咱们再往细里瞅,说说他笔下的“巧劲儿”。何焯这字,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把“晋唐”的味儿给融合到一块儿了。你看他的点画,是不是感觉特别精致、干净?几乎没有一丝多余的“毛刺”或犹豫,这叫“笔笔到位”。特别是那个“捺”画,他处理得非常有意思,不是像唐楷那样粗重地顿出去,而是往往在末端轻轻收住,或者用一个非常含蓄的“小脚”,显得特别文气。这种技法,明显是吸收了一些晋代小楷和元代赵孟頫的韵味,让楷书在规矩之中,透出一股秀雅飘逸的气质,避免了写得“傻大黑粗”。光把单个笔画写好,那还只是“零件”合格。一幅字能不能立得住,关键看“结构”,也就是字的间架布局。何焯在这方面是个绝对的“构图大师”。他的字,初看觉得平正,但越看越发现里面有“险绝”之势。比如,他常常把一个字的主笔(最长的横或竖)写得特别舒展,而其他部分则安排得相当紧凑,形成一种“内紧外松”的格局。这就好比一个身材好的人,肩膀开阔,腰身收紧,显得特别精神。这种结构方法,让每个字都稳稳地“站”在纸上,有重心,有姿态,耐人寻味。聊完了笔画和结构,咱们再把视线拉远,看看整幅作品的“排兵布阵”,也就是章法。《桃花园诗轴》是竖轴作品,你从上到下看下来,会感觉气息非常通畅。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距离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它不像有些碑刻那样字字独立、泾渭分明,而是通过笔势的呼应、字形大小的自然变化,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流动的节奏感。这就像一首好听的曲子,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何焯通过精妙的章法布局,把一个个独立的字,串成了一条气息绵延的珍珠项链。好了,技法咱们分析了不少,那对我们自己练字有什么启发呢?如果你也在学楷书,感觉陷入唐楷的“规矩”里有点僵化,那何焯的这条路子,绝对值得你借鉴。他不是死守规矩,而是在规矩里玩出了自己的性情。咱们临帖的时候,不能光描摹外形,更要体会他下笔的那种“清劲”感和结构中的“疏密”心思。试着问问自己:我能不能在保证字不倒的前提下,把笔画写得再“活”一点?能不能在安排结构时,大胆地做一些“收放”对比?这么去思考,去实践,你的字进步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