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元洗钱案关联者苏炳海 九套房和恐龙化石被英国没收。
在英国当局追缴涉嫌犯罪所得的案件中,30亿元洗钱案的关联人物苏炳海,在伦敦的九套公寓、价值数百万英镑的稀有恐龙化石,以及一批中国艺术品被没收。
2023年8月15日,当新加坡警方突袭圣淘沙升涛湾的豪华游艇俱乐部时,游艇主人苏炳海已带着三本护照悄然消失。这个福建安溪人用12年时间构建的跨国洗钱网络,在英国伦敦的拍卖行里留下了一串惊悚的数字:两具异特龙骨架以1240万英镑成交,九套黄金地段公寓年租金超百万英镑,以及价值40万英镑的宋代青瓷。
这场始于东南亚地下赌场的资本游戏,最终在泰晤士河畔的法庭上演了惊心动魄的资产围猎战。

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地下赌场通过澳门赌场洗白的模式,催生了第一批专业洗钱团伙。苏炳海早期在柬埔寨赌场担任中介时,掌握的"筹码-现金-贵金属"三级转换手法,与2016年厦门破获的"7·12"特大洗钱案如出一辙:将地下钱庄的现金兑换成金条,再通过香港拍卖行熔铸成艺术品销往欧美。
但2018年新加坡金管局推行的"星耀计划",彻底改变了地下洗钱的生态。当传统赌场洗钱通道被智能监控系统截断后,苏炳海团队开始转向文化收藏品市场。他们通过地下拍卖行购入高仿文物,在佳士得、苏富比等平台完成"洗白认证",再以"海外回流文物"名义转售国内藏家。这种"艺术洗钱"模式,在2021年香港M+博物馆筹建期间达到高峰,单件明清官窑瓷器的价格波动幅度可达300%。

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NCA)此次查获的恐龙化石,暴露出洗钱手段的科技化转型。这些距今1.5亿年的异特龙骨架,其交易记录显示:2022年通过迪拜中间商购入时单价仅18万英镑,两年后在佳士得拍卖估值飙升10倍。这种"时空套利"手法,与2020年破获的"钻石公主号"洗钱案异曲同工——犯罪团伙利用疫情导致的物流停滞,在游轮拍卖行制造价格泡沫。
更值得警惕的是加密货币的介入。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24年披露的数据,东南亚某暗网平台已开发出"恐龙币"——以虚拟货币购买化石碎片,再通过区块链确权完成洗钱。这种"数字+实体"的复合型洗钱,在2023年导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23%的异常交易增长。
三、围猎与反围猎:国际司法协作的破局之战英国此次依据《犯罪收益法》没收资产,标志着司法追缴进入"举证责任倒置"新阶段。与2016年马来西亚追讨1MDB案时需要刑事定罪不同,NCA仅凭资金流向异常即可启动民事没收程序。这种"预防性查封"机制,正在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效仿,形成全球资产追索的"铁幕"。
但犯罪集团也在进化。苏炳海逃亡时携带的百达翡丽手表暗藏微型芯片,可实时更新资产转移路径;其持有的瓦努阿图护照,通过第三国离岸公司控股伦敦房产,构建起五层股权嵌套结构。这些"金融隐身术",使得2024年全球冻结的250亿美元涉案资产中,仍有63%无法溯源。

苏炳海据说经常乘坐停靠在圣淘沙升涛湾ONE°15的游艇,出海钓鱼。 (海峡时报)
四、暗流涌动:洗钱战争的未来图景随着AI换脸、NFT确权等新技术普及,洗钱犯罪正朝着"量子态"演变。2025年初曝光的"元宇宙洗钱"案件显示,犯罪团伙在虚拟世界建造仿古建筑,通过NFT交易将虚拟地产兑换成稳定币,再经多国交易所洗白。这种虚实交织的犯罪模式,迫使国际刑警组织在2024年成立"数字资产追捕小组"。
但历史经验表明,再精密的犯罪网络也抵不过制度创新。当英国开始试点"艺术品DNA溯源系统",当新加坡要求所有超过50万新元的虚拟资产交易必须进行KYC认证,这场持续百年的猫鼠游戏,正在技术革新与司法智慧的碰撞中书写新篇章。
参考文章:
联合早报《30亿新元洗钱案关联者苏炳海,伦敦九套房和恐龙化石被英国没收》
财新网《“福建帮”苏炳海伦敦九套房和恐龙化石被英国没收 曾涉新加坡最大洗钱案》
路透社《UK seizes £15m dinosaur fossils linked to Singapore money-laundering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