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孔融真的让梨了吗?

文丨管善建《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一句,讲的是东汉时期四岁的孔融将大梨递给哥哥吃,而自己心甘情愿吃小梨的故事。孔

文丨管善建

《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一句,讲的是东汉时期四岁的孔融将大梨递给哥哥吃,而自己心甘情愿吃小梨的故事。

孔融乃孔子第二十代孙,是“建安七子”之首。汉代提倡“独尊儒术”,将孔子自幼才华出众、长大后也颇有作为和建树的后人孔融作为宣扬的典型,可以理解,但故事也可能有美化的成分。我在这里也不是要质疑和考证,只是结合自家孙子说说实际观察所得和真实感想而已。

我有两孙子,哥哥四岁多,妹妹一岁多。例如,接哥哥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哥哥玩玩具小车,妹妹见到,屁颠屁颠地小跑过去,兴冲冲地想同哥哥一起玩,可哥哥就是不让。妹妹的手一摸到车,他就立即将妹妹的手扳开。妹妹去玩另一辆小小的玩具车,哥哥也不让,并且毫不犹豫地抢过来,还说:“这是我的。”

有时一样的饮料,一人给一支,哥哥也会抢过来,并说道:“这是我的。”

遇到这种情况,开导听不进,劝说不管用,大声呵斥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另想办法安慰妹妹。

所以我想孔融当时是不是也有抢不过兄长的情况,让梨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迫,或者是家庭环境长期熏陶和家长多次引导的结果,然后家长将过程美化,儒家作为经典故事用来教化幼儿,并列入启蒙读物《三字经》,广为流传。

孔融让梨的故事,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宣扬长幼有序,兄弟间要恭敬友爱,做人要谦让有礼,这种教育观念是非常正确的。但现实生活中,如果做不到故事所要求的那样,家长也不用焦虑和气愤,更不用大声怒吼小孩子。“物权”占有欲,可能是幼儿的天性,我们对这份天性,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就行了。

总之,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导向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幼儿的天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教化需要时间、耐性与方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在充满正向引导而又宽容理解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其实兄妹间的争抢,只是日常的“分镜头”,多数时候,哥哥和妹妹也是和平相处,互相爱护的。那些令人发笑而温馨互爱的画面,让大人们爽心悦目、喜笑颜开,倍感欣慰。

写于 2025年11月15日凌晨

☆ 本文作者简介:管善建,籍贯湖北麻城,某合资企业管理人员,江门市政协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