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一次随意停车
乘客一次疏忽开门
导致恰巧经过的电动自行车翻车
60岁驾驶者刘某颅脑重伤
昏迷至今已逾两年
驾驶员先后两次被起诉
共计背负了高达200余万元的赔偿款


2023年6月9日,广东汕头的一位网约车司机徐某敏像往常一样搭载乘客。当他将车停靠在路边,与路边留出约1米空隙时,乘客推门瞬间,恰好一位60岁的电动车驾驶人刘某经过。碰撞导致刘某颅脑重伤,昏迷两年,被鉴定为一级伤残。法院判决徐某敏承担事故全部责任,赔偿总额超过200万元。由于车辆只购买了交强险,商业险缺失,这位司机需要个人承担绝大部分赔偿。
类似悲剧在全国各地上演——
佛山一位网约车司机因在禁停路段停车且未提醒乘客,不仅面临赔偿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上海一位同行因未尽到提醒义务,被判赔偿82万余元。

别看开门的动作不大
但后果相当严重




明明是乘客开的门,为什么责任要司机来扛?法律明确规定,机动车临时停车时,“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作为车辆的操控者,网约车司机不仅是方向盘的掌控人,更是整个交通参与环节的安全责任人。

法院在判决中指出,徐某敏存在双重过错:一是未确保停车位置安全,仅留1米空隙为非机动车通行埋下隐患;二是未对乘客尽到提醒或制止义务。
交强险仅赔付了14.3万元,剩余巨额赔偿都落在了司机个人身上,有专家评论,一点都不冤枉。现实中,不少网约车司机为节省成本只购买交强险,但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赔偿压力可能直接压垮个人生计。保险不是可有可无的支出,而是对他人生命尊严与自身经济安全的双重保障。

作为乘客不要无理由让司机随意停车下车,下车前一定要注意有没有后方来车。作为网约车司机要规范驾驶,对乘客要尽到提示义务;做运营车要买相应的保险,不要心存侥幸!网约车公司一定要注意审核职责,对车辆的双证审核,以及对车辆投保情况审查。
开车门不是简单的推拉
藏着对安全的敬畏
拒绝“开门杀”
安全出行需要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