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汉灿烂》里面,萧元漪萧夫人绝对算得上是女中豪杰,文可以出谋划策,武可以上阵杀敌。一颗七窍玲珑心,两只火眼金睛目,让她无论在哪里,都能准确判断局势,带领一家人蒸蒸日上。
当年迫于巫士的卦象和战况的紧急,夫妇俩无奈拋下了女儿少商。虽如此,萧夫人暗中也为女儿做了不少事。
首先是派了稳重聪明的婢女阿苎暗中保护女儿;
然后买通了二叔母葛氏身边最信任的亲信,让她有事给隔壁的万老太太通风报信,以及拜托万老太太在得到消息之后,去敲打一下葛氏;
后面凯旋归来之后,没几日就收拾了苛待女儿的葛氏,给少商出了一口恶气。
凡此种种,都说明,萧夫人其实很爱女儿。
可是这么优秀又爱女儿的萧夫人,却一直处理不好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母女关系一直都比较冷淡。
其实说来也挺奇怪的,绝大部分的亲人都和女儿相处融洽,偏偏作为母亲的萧夫人总是独树一帜,和女儿不对付。
反复看了前十几章,渐渐得出了母女不和的原因了。

1,母女俩都性格刚强,吃软不吃硬
萧夫人随夫征战十余年,是在刀山火海里面历练过的,原本说一不二的性格,在战争的逼迫下,变得更加刚强果决,无人敢犯其威严。
而少商从小失去父母的庇佑,强行留下她的祖母对她又毫不关心,加上恶毒二叔母的特意苛待,为了自保,她慢慢养成了桀骜不驯,有仇必报的性格。
硬碰硬的相处肯定是不愉快的。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书案风波那一段。
长兄送给少商一张上好的紫檀木书案,结果被堂姐程姎的保姆截胡了。两姐妹的侍女之间就发生了打架斗殴事件。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萧夫人的耳朵里。
咱们看看萧夫人的表现:
不明真相之前,就断定是少商抢了程姎的书案,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怒斥。
明白真相之后,明明知道自己冤枉委屈了少商,却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只想早点息事宁人
被倔强的少商有理有据地反驳之后,恼羞成怒,直接说少商忤逆。要知道当时的“忤逆”是重罪,要是落实,少商就万劫不复了。
说真的,就这表现,想让女儿亲近她,不是痴人说梦吗?
要是萧元漪在得知真相之后,向女儿真诚地道个歉,说几句软话,那么只吃软不吃硬的女儿很可能就会让此事到此为止,也不会有后面女儿对她的质问和控诉了。

2,偏心而不自知
如果说是性格方面导致母女不和,倒还不至于让母女俩离心。
可是萧夫人对侄女程姎无处不在的偏心,就真的伤到少商的心了。
程姎当然是个很好的姑娘。程姎受贤良舅母的悉心养育,懂理识礼,敦厚善良,温顺老实。也难怪萧夫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侄女。
再对比自己那满身棱角,不服管教,总是惹自己生气的女儿,程姎简直360度无死角的好。
程姎在祖母身边服侍,她说“姎姎是个好孩子,程家女孩儿都该像她一样才好”;
程姎协助安排正旦宴,她忍不住向众人夸“这是姎姎布置的”“那是姎姎安排的”。
即使书案风波中,明知道女儿受尽了委屈,心里想的却是“姎姎敦厚老实,若不护着她只有遭欺负的份,就该压着这孽障,不能让姎姎受委屈”。
而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却总是一副看不惯的样子。
少商为受尽委屈的二叔打抱不平,被萧夫人斥责为“非议长辈”;
少商口齿太过伶俐,被萧夫人讽刺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少商受欺负之后反击,被萧夫人认为是胆大妄为,还打了少商板子。
好吧,到这里我已经不知道谁是亲生的,谁不是亲生的了。
偏偏萧夫人自己还觉得自己特公平,对两个女孩是一视同仁的。
果然偏心的人都不觉得自己偏心。
大家都知道,家里有多个小孩的时候,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如果厚此薄彼,只会让兄弟姐妹之间生出嫌隙。那些不受宠的孩子,势必会怨恨上那些被偏爱的孩子,也会对父母的偏心感到心寒,不再对父母抱有期待。
何况少商和程姎还不是亲姐妹,萧夫人这偏心都能偏到外太空,少商怎么可能还会对萧夫人有亲近之意呢?

3,管教太迟,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都说人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后面如何发展,有千万种可能。
如果少商从小就有父母的关心与教育,有手足兄弟的陪伴和宠爱,那么大概率,少商也可以长成一个像程姎那样的女子,温顺恭敬,老实听话,受到萧夫人的喜爱。
可是少商是在愚蠢无知的祖母和恶毒卑劣的二叔母身边长大的,生活里面处处是陷阱,生存环境危机四伏。
在这种情况情况下,少商为了能生存下去,明面上装傻充愣,暗地里勤耕苦学。
思想品性因无人引导,便朝着不受约束的方向自由发展了。等到萧夫人终于打完仗回来之后,少商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已经定型,想改变已经很难了。
她想用母亲的威严让少商乖巧听话,可是少商反抗的更厉害;
她想让少商多向温顺的堂姐学习,可是少商只觉得她偏心;
她想让少商多读圣贤书,可是少商只想学实务。
总之,两人的所思所想所做就是到不了一处,根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这如何能搞好关系?
其实,萧夫人想要搞好母女关系,也特别简单。学学程老爹,学学三叔母,多给少商一些真诚的笑脸,多发自内心夸夸少商,在少商受委屈的时候多安慰安慰,在少商迟疑的时候多肯定肯定,在少商想做什么的时候多支持支持。
要是萧夫人做到这些,少商还不乖的像猫一样,那还有什么母女矛盾。
可惜萧夫人一把牛力气,全花在刀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