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黑白对弈间,涵养孩子的情绪定力

纵横十九道棋盘,黑白棋子的交错落子,既是智慧的博弈,更是孩子情绪成长的绝佳试炼场。在这里,每一局棋都藏着情绪的起承转合:

纵横十九道棋盘,黑白棋子的交错落子,既是智慧的博弈,更是孩子情绪成长的绝佳试炼场。在这里,每一局棋都藏着情绪的起承转合:赢棋时的欢欣雀跃、输棋后的怅然若失、胶着时的焦灼不安、失算后的追悔莫及。而围棋这门古老的艺术,正以其独特的规则与魅力,引导孩子在对弈中读懂情绪、驾驭情绪,最终成长为心态沉稳的 “情绪小管家”。

一、直面输棋:在接纳中解锁情绪密码

对学棋的孩子而言,输棋后的哭闹、摔子是常见的 “情绪失控现场”。但围棋的精髓本就包含胜负相生,没有永恒的胜者。我们不妨这样引导孩子:“即便是围棋大师柯洁,也有败北之时,输棋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

当孩子因输棋陷入沮丧,切勿急于指责 “你怎么这么不细心”,而是先给予共情的温暖:“妈妈能感受到你的失落,为这局棋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换作任何人都会难过。” 接纳情绪绝非放任纵容,而是让孩子明白,负面情绪的产生并不可耻,不必刻意压抑。随后,和孩子一同复盘棋局:“这一步棋若换种走法会怎样?倘若当时优先守角,局势是否会逆转?” 将孩子的注意力从 “输局” 的结果转移到 “成长” 的过程中。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懂得,情绪是成长的信号而非阻碍,唯有坦然接纳,方能从容跨越。

二、应对胶着:在沉静中锤炼专注心力

对弈中难免遭遇 “瓶颈时刻”:或许是优势在握却遭对手突袭,或许是陷入僵局迟迟找不到破局之法。此时,孩子极易心生急躁,要么草率落子,要么放弃思考。而围棋中的 “长考” 传统,恰好为培养孩子的耐心提供了契机。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落子无悔,每一步棋都承载着责任。即便需要思考十分钟,只要经过审慎考量,便是值得肯定的一步。”

初期可借助计时器设定思考时长,引导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冷静分析局势:“对手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我方当前的优势是什么?下一步棋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如何应对?” 这种 “临危不乱” 的训练会自然迁移到生活场景中:当孩子遇到难题哭闹时,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 “先冷静,再想办法”;当考试遭遇难题时,也不会轻易慌乱,而是专注于当下的解题思路。

三、看淡赢棋:在谦逊中培养克制之力

赢棋的喜悦发自本能,但部分孩子赢棋后便骄傲自满,甚至嘲笑对手,最终因轻敌导致后续失利。围棋用 “胜不骄,败不馁” 的智慧告诫孩子:一时的胜利只是阶段性成果,真正的强大在于始终保持谦逊的心态。

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 “赢棋礼仪”:获胜后主动与对手握手,真诚称赞 “今天你表现得非常出色,下次我们再战”;复盘时,不仅要总结自身的优势,更要发掘对手的亮点,比如 “你刚才那步断棋十分精妙,我险些未能防备”。通过这些充满仪式感的举动,让孩子明白:赢棋是能力的体现,但尊重对手、保持谦逊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这种克制力会让孩子在生活中不被暂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始终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挑战。

四、正视失误:在复盘中学到反思之道

0棋局中没有后悔药,一步失误可能导致满盘皆输。许多孩子犯错后会捶胸顿足、深陷自责,进而影响后续的发挥。而围棋教会孩子:错误并非成长的终点,而是通往进步的阶梯。

每局棋结束后,与孩子共同开启 “复盘之旅”:“刚才这步棋为何会失误?是局势判断失误,还是心态过于急躁?” 引导孩子从 “陷入自责” 转向 “解决问题”:“若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领悟:犯错是成长的常态,重要的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这种 “复盘思维” 会让孩子在生活中减少抱怨、多些反思,少些消极、多些行动。

围棋并非专门的 “情绪管理课程”,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在落子与收官之间,逐步掌握接纳情绪、保持冷静、懂得克制、善于反思的能力。在黑白棋子的交替中,孩子收获的不仅是棋艺的精进,更是心态的成熟。愿每一位学棋的孩子,都能在棋盘上修炼心性,在生活中从容前行,真正成长为掌控情绪的小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