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首付就能买房,还能多贷出一笔闲钱!”近期,不少购房者被这样的宣传吸引。王女士正是被“零首付购房”广告打动,中介承诺垫付50万元首付款,并通过虚增房价至200万元的方式,帮助她获得160万元银行贷款。
在支付3万元手续费后,王女士发现实际需承担虚增部分的税费。因无力偿还月供导致逾期,银行核查发现材料造假后提起诉讼。最终王女士不仅面临房产被拍卖,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不是个例。随着房地产市场变化,不法中介机构再次盯上买房的资金环节,多地金融管理部门接连发出风险警示:警惕“零首付购房”陷阱!
揭开“零首付”的华丽伪装所谓“零首付购房”套路主要有以下模式:
他方垫资
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中介机构预先垫付首付款,购房者需在短期内分期还款,并支付高额利息与手续费。某位胡女士的经历就是典型——售楼部通过复杂的第三方转账操作“解决”了她的首付问题,实则埋下了多重隐患。
高评高贷
这是目前最猖獗的手段。中介联合评估公司故意拉高房产评估价格,使银行批复的贷款额度超过实际购房成本。
假设一套市值的房产被虚高评估,首付按比例计算后,剩余向银行贷款的金额不仅能覆盖实际房款,还“多出”一部分资金。这种操作让购房者实现零首付的同时,还能从银行套取更多资金。
甜蜜承诺背后的致命陷阱表面便利的“零首付”背后,暗藏三重致命风险:
法律雷区:相关法规早已明确,严禁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首付分期和变相首付垫资行为。一旦被发现,银行不仅会提前收回贷款,购房者还可能面临骗取贷款的刑事指控。
经济深渊:“零首付”不仅不能解决资金短缺,反而大幅增加总成本。购房者需要支付中介服务费、虚增房价带来的更高税费以及各种“包装费”。这些违规操作无法在网签合同中明确约定,更得不到法律保护。
个人危机:银行一旦发现首付款来源问题,可能拒绝贷款申请或提前收回贷款,导致购房人面临“房贷两失” 的绝境。同时,购房者的身份证、银行卡、征信报告等敏感信息可能被非法中介出售,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冒用身份办理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