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民间故事:一个亡魂的饥饿真相!

“你确定,你烧的纸钱,真有人收得到?”深夜,老槐树下,这句话像冰锥一样扎进李老三的耳朵。李老三是我们这嘎达出了名的“抠门

“你确定,你烧的纸钱,真有人收得到?”

深夜,老槐树下,这句话像冰锥一样扎进李老三的耳朵。

李老三是我们这嘎达出了名的“抠门精”,山东牟平人,靠赶海抠蛤蜊、抠海螺,连抠带捡,抠出了三间大瓦房。

可这人抠到什么程度?

他爹死那年,村里人劝他:“老三,给老爷子多烧点纸钱,黄泉路上别饿着。”

他咧嘴一笑:“烧那玩意儿干啥?灰飞烟灭,骗鬼的!”

结果,他爹的坟头,连张黄纸都没见着。

那年七月十五,鬼门开,村里人晚上都不敢出门,家家户户门口摆供、烧纸、插柳枝,就李老三家大门紧闭,连根香都没点。

半夜,他媳妇起夜,听见院墙外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啃骨头。

她扒着门缝一瞅,差点没背过气去,一个黑影,瘦得跟纸扎人似的,蹲在门口,正捧着个烂西瓜皮啃得满嘴流汁,嘴里还嘟囔:“儿啊……我饿……”

那声音,沙哑得像是从坟里爬出来的,正是他死去十年的老爹!

第二天,李老三不信邪,骂媳妇眼花。

可接下来的日子,怪事一桩接一桩。

夜里鸡不叫狗不咬,偏偏他家后院那口老井,天天半夜“咕咚咕咚”响,像是有人在井底扔石头。

他拿电筒一照,井水平静得像镜子,啥也没有。

可第二天一早,井边湿了一大片,脚印歪歪扭扭,像是从水里走出来的。

村里老人说:“你这是惹了饿魂了!亡人没纸钱,阴间没户口,饿得慌,就回来找亲人讨饭。”

李老三嘴硬:“我爹活着我都不怕,死了还能咋的?”

可打脸来得比台风还快。

七月三十,阴司关鬼门。

那天夜里,李老三梦见他爹穿着一身破棉袄,脸凹得像个干核桃,站在他床头,眼泪汪汪:“老三,我在下边饿得啃坟头砖啊……你烧点纸吧,哪怕一张也行……”

李老三一睁眼,床头一滩水,湿得能拧出半盆。

他这才慌了,赶紧买了两捆黄纸、一摞金元宝,跑到坟头去烧。

可火刚点着,一阵旋风“呼”地卷起来,把纸灰全吹散了。

火苗子“噗”地灭了,像是谁在天上吹了一口气。

李老三抬头一看,坟头树上蹲着个黑影,冲他咧嘴一笑,牙白得渗人:“晚了……”

从那天起,李老三就像被抽了魂。

白天赶海,不是被螃蟹夹手,就是被浪卷进沟里;晚上一闭眼,就梦见他爹领着一群“饿魂”站他炕沿边,一个个眼窝深陷,嘴里念叨:“饿啊……饿啊……”

最吓人的是,他媳妇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李老三的枕头边,放着半块发霉的饽饽,牙印整整齐齐,像是被谁啃过一口。

村里人都说:“这是阴食,亡人吃剩下的。你再不烧纸,他就要吃你的阳寿了。”

李老三终于扛不住了,跑去请了我们这最老的“纸马李”,一个扎纸匠,八十多岁了,眼瞎心不瞎。

纸马李听完,叹了口气:“你爹不是讨饭,是讨命。你在阳间断了他的阴粮,他在阴间就断了你的阳路。”

“那……还能补吗?”李老三嗓子都哑了。

纸马李没说话,只从床底拖出一个旧木箱,里头有一套“纸衣纸饭”,还有一张“阴司护照”。

他摸着那纸衣,嘴里念叨:“得用血引,用亲儿子的血,写亡人名,烧了,才能补这一笔。”

李老三咬破手指,颤颤巍巍写下他爹的名字。

纸马李点火烧衣,火苗“噗”地窜起三丈高,火里传来一声长叹,像是有人终于吃饱了。

那天之后,李老三像变了个人。

每年清明、中元、寒衣节,他最早一个去坟地,烧纸、上供、插柳,连路过的无主坟,他都给烧两张。

村里人笑他:“老三,转性啦?”

他咧嘴一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烧纸不是给死人,是给活人留条路。”

故事说到这儿,你信也好,不信也罢。

可你别忘了,每年七月,风一吹,纸灰满天飞,那不只是灰,是亡人回家的“车票”。

你可以不烧,但别断了那条路。

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站在那条路上,等一张没人烧的纸。

人这辈子,最怕的不是死,而是死后,连个记得你的人都没有。

所以,烧的不是纸,是牵挂;供的不是饭,是念想。

别让黄泉路上,只剩风。(民间故事:一个亡魂的饥饿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