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至2020年间,中国人均每日消费增长了7倍多。相比之下,在同样的30年里,非中国居民的平均每日消费仅增长了1.3倍。
这一惊人的增长意味着仅在中国就有近10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几乎是美国现有人口的3倍。在现代世界历史上,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向上的流动性实属不易。
试想一下,在相同的起始收入水平下,美国、法国或德国的普通人大约需要100年,而英国普通人则需要170年才能达到中国人平均30年的收入增长水平。
考察1990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人民的非凡收入增长。从历史上看,消费和收入增长也标志着其他领域的进步。
世界银行关注世界各地人民的个人收入或消费。为此,世界银行将使用世界银行贫困与不平等平台(PIP)提供的家庭调查数据。这些调查涵盖超过172个国家,约占全球人口的98%。世界银行使用价格平价法(PIP)将1990年和2020年的所有调查数据进行对齐,以得出全球所有人的收入分布。这与世界银行用于计算全球贫困率的分布相同。以下所有收入均以2021年购买力平价美元(PPP$)表示,并根据各国和各时期的价格水平差异进行了调整。
人口与收入
在研究期间,中国一直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1990年,其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或许是唯一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而截至2020年,其收入占比也变得相当可观。中国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一直徘徊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但略有下降,从1990年的21%下降到2020年的18%。与此同时,中国的平均收入从全球平均收入的17%增长到77%,增长了4.5倍多。在全球收入讨论中,中国现在的影响力更接近其(人口)的权重。
与其他类似的人口群体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以印度和非洲大陆为例。截至2020年,这两个国家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与中国相似——均为18%。此外,这两个人口群体在1990年也拥有较高的全球平均收入占比。与中国的收入增长相比,这些地区在全球平均收入中的占比要么下降(非洲),要么增长幅度不大(印度)。换句话说,1990年,非洲或印度的平均收入高于中国人的平均收入。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非洲的增长速度较慢,印度的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持平。

全民收入增长
过去三十年,中国不仅平均水平,而且全民消费都经历了非凡的增长。图2显示了1990年至2020年中国、非洲和印度按消费五分位(即人口的五分之一)细分的消费增长情况。中国最富裕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消费增长了近八倍,而最底层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消费增长仅略高于六倍。

虽然中国富裕的五分之一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但即使是最底层的五分之一人口,其增幅也远高于其他五分之一人口。在同等人口结构中,印度的总体消费增长略高于1.5倍,但仍远低于中国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消费增长。
跨代际增长比较
中国的收入增长如此显著,以至于平均而言,除了收入最低的十分之一人群外,2020年所有人群的收入都已超越了1990年收入最高的十分之一人群,如图3所示。1990年最富裕的十分之一人群与2020年最贫困的十分之一人群之间的日均收入差距不到一美元,而1990年最富裕的十分之一人群的收入则更高。

如果将30年视为一个代际变迁,可以说,如今最贫困的十分之一人群的孩子几乎与最富裕的十分之一人群的父母一样富裕。换句话说,90%的儿童比1990年最富裕的父母更富有。
以上大部分内容必须结合现有数据进行考量。本文使用的中国消费分布是基于对世界银行从中国统计部门获得的城乡平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和房屋)消费量进行参数化洛伦兹曲线拟合得出的。虽然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上述趋势,但实际的消费(和收入)分布更能让世界银行更好地了解这些变化,尤其是最贫困和最富裕十分位数的变化,并有助于世界银行理解消费(和收入)的决定因素。
未来几十年中国将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会保持高位吗?最近发布的《中国经济更新》探讨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并提供了潜在的政策方向。三十年来人口增长超过十亿是一个真正独特的事件,是否有人能够复制中国奇迹,还有待观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