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宕昌八力镇农文旅融合旅游周启幕 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8月5日,“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畅游八力乐享农韵’宕昌县八力镇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8月5日,“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畅游八力乐享农韵’宕昌县八力镇农文旅融合暨特色农产品宣传推广旅游周”活动在宕昌鹿都产业园拉开帷幕。这场盛会,以“农牧为基、红色铸魂、文旅赋能”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让红色文化与田园风光相映,传统产业与现代文旅相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现场:草原边的文化盛宴

清晨的鹿都产业园早已热闹起来。主会场舞台前,红色横幅与蓝天白云相映,来自周边乡镇的乡亲们搬着小马扎围坐一圈,孩子们追着风车奔跑,空气中弥漫着中药材的清香与烤羊肉的烟火气。上午9时许,随着《大升官》的经典唱段响起,台下瞬间安静,老戏迷们眯着眼跟着节奏轻拍手掌,演员们的水袖翻飞间,传统戏曲的魅力在草原上静静流淌。

展厅内更是人头攒动。玻璃展柜里,鹿胶色泽温润,鹿茸切片纹理清晰,旁边的中药饮片区,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成排摆放,仿佛一片微型药田。“这鹿茸是怎么加工的?”“蜂蜜是本地山上采的吗?”游客的询问声此起彼伏,身着民族服饰的讲解员笑着递过试吃装,“都是咱八力镇自己产的,您尝尝这蜂蜜,甜得很!”

不远处的直播区,23位电商达人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八力的羊肉,肉质鲜嫩没有膻味,今天下单还送炖肉料包!”一位主播举着手机穿梭在展台间,身后的快递打包区,工作人员正将封装好的农产品整齐码放,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书画创作区里,笔墨飘香,文艺工作者们挥毫泼墨,“红色八力”“草原牧歌”等主题作品一挥而就,刚完成的《鹿鸣图》便被围观的老乡小心卷好,“这画得挂在家里,沾沾咱八力的灵气!”

活动:多元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

本次旅游周活动内容丰富,从8月5日至9日,每日都有不同亮点。戏曲展演持续五天,《金沙滩》《铡美案》《清风亭》《回荆州》等经典剧目轮番登场,让群众在家门口过足戏瘾;“红色八力?生态家园”主题摄影展上,百余幅作品聚焦红军长征徒步体验区的红色印记、八力草原的辽阔风光与鹿群嬉戏的灵动瞬间,用镜头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

书画创作互动区成了文化传承的纽带。文艺工作者们现场创作,将草原、牛羊、鹿群等元素融入笔墨,完成的作品免费赠予群众,一位大娘捧着写有“家和业兴”的书法作品,笑得合不拢嘴:“这字比啥都金贵!”

特色农产品推广是活动的“硬核”内容。除了鹿产品、中药材,本地牛羊肉、蜂蜜、杂粮及地方小吃等集中亮相,形成“农产矩阵”。通过“线下展示+线上直播”的模式,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产品插上“云翅膀”。

融合:从产业沃土到文旅高地

这场盛会的背后,是八力镇深耕“农文旅融合”的扎实实践。作为活动核心载体,宕昌鹿都产业园既是梅花鹿养殖基地,也是文旅体验乐园——存栏1700多头的梅花鹿在这里悠闲踱步,游客可近距离观赏;深加工车间里,鹿胶、鹿酒、养生护肤品等衍生产品生产线有序运转,实现了从“养鹿”到“品鹿”“赏鹿”的全链条升级,成为了产业融合的生动样本。

产业根基是融合发展的底气。八力镇全力推进“三个一万”产业布局:养牛产业依托丰富饲草资源稳步扩张,向万头目标迈进;扎固村肉羊养殖场年出栏达5000只,带动全镇羊存栏量向万只冲刺,更与“重走长征路”红色活动结合,让游客在体验红色文化的同时,感受现代养殖魅力;中拉、下拉、山庄等中药材种植示范点里,漫山遍野的当归、黄芪如同绿色珍珠,为文旅增添了“药香”底色。

乡村环境的蝶变为文旅发展铺路。八力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与草原、牧场构成田园画卷,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赋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此次旅游周活动,是八力镇践行“红色基因+生态资源+特色产业”融合路径的缩影。通过红色文化传承(如“重走长征路”活动)、生态资源活化(草原观光、农事体验)、特色产业赋能(农产品推广、研学体验),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更让“八力”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据介绍,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当地与周边区域的资源联动,串联红色遗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打造精品旅游环线。“农牧为基让产业实,红色铸魂让文化活,文旅赋能让人气旺。”活动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让草原牧歌与红色记忆共生,传统产业与现代文旅共兴,书写产业兴旺、百姓富足、景致优美的乡村振兴新答卷。

夕阳西下,鹿都产业园的戏曲声仍在继续,电商直播间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这场盛夏的盛会,正让八力镇在农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