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张姨在脑梗后5年,突然就没了。
这么多年来,从最开始不能说不能走,到后来能自理,她的老伴儿一直守在她身边,即便儿子儿媳不管不问,她依旧乐观地活着。本以为就这样安静地过下去也挺好,可谁知突然就倒下了,这一次她再也没有醒过来。医生说是脑梗复发。
对于脑梗患者来说,每一次复发,都会离死亡更进一步。这一次侥幸活下来,下一次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一、为何脑梗容易复发?脑梗发生的本质是脑血管被血栓或斑块堵塞,而导致堵塞的“危险因素”若不控制,血管会持续受损,复发只是时间问题。

1. 血管斑块随时可能爆雷
脑梗患者的脑血管大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受累的血管不止一处,这些斑块若没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渐增大、变脆,变得不稳定。而当斑块破裂时,会迅速形成新的血栓,再次堵塞血管,导致脑梗复发。
2. 危险因素持续损伤血管
脑梗的治疗只能针对堵塞的血管,无法消除导致血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三大推手”,若不加以控制,脑梗早晚还会找上门。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而多余脂质则会堆积在破损的血管壁,三者狼狈为奸会让斑块快速增长,大大增加脑梗复发的风险。
除了这些慢性病之外,还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加速脑梗复发的元凶。像是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熬夜、吸烟酗酒、不良情绪等,若不加以改正,也会成为诱发脑梗的“帮凶”。
二、如何预防脑梗复发?虽说脑梗容易复发,但也不是必然,事实证明很多脑梗患者在发病后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好好的,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曾见过一位脑梗患者,12年前发病,现在已经快80岁了,看起来好得很,每天早上去打太极拳,晚上去跳广场舞,全然看不出他之前有过脑梗病史,比很多没病的同龄人看起来都年轻健康。你要问他有什么秘诀,他永远都只说一句话:因为他听医生的话。
虽然简单一句话,但其实想要做好并不容易。
1. 听医生的话,好好吃药
对于脑梗后患者来说,药是保命的根基,少一片都可能出大事。听医生的话好好吃药,是活下去的基础,至于吃什么药,核心就是防血栓、稳斑块、控风险,相对应的主要包括以下3种药物。
①抗血小板聚集药:脑梗的直接原因是血栓堵塞血管,抗血小板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新血栓形成,是预防复发的“第一道防线”。首选药物阿司匹林,每天固定时间吃,确保血药浓度稳定。若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有胃出血风险,可用氯吡格雷代替。
注意:若无特殊禁忌,如严重出血倾向,需终身服用,用药过程中有牙龈出血、鼻出血、胃肠道不适等,需及时就医诊治。

②他汀类药物:他汀不仅能降血脂,更能加固斑块的“纤维帽”,让斑块不易破裂,是预防复发的“核心武器”,常用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需根据LDL-C目标值调整剂量,要求LDL-C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
注意:用药后1-3个月查肝功能和肌酶,若正常可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用药过程中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要警惕肝损伤或肌病,及时就医。
③控制危险因素的药: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是脑梗复发的“加速器”,必须有针对性地用药,谨遵医嘱,把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者需<130/80mmHg),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注意:降压药首选长效药,平稳控压,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的冲击。若单药效果不佳,可联用两种降压药,比增加单药剂量更安全。降糖药首选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联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这类药不仅降糖,还能保护心血管和肾脏,降低脑梗复发风险。

2. 听医生的话,足够自律
吃药也好,生活也好,其实靠的还是坚持,这才是最难的地方,毕竟一两天可以,但要每天都如此,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就要患者足够自律才行。
①饮食“三少三多”:少盐(<5g / 天)、少糖,不喝甜饮料、少反式脂肪,不吃油炸食品等;多蔬菜,每天500g,如菠菜、西兰花等、多全谷物,燕麦、糙米占主食1/3、多优质蛋白,每周 2 次深海鱼,补充 Omega-3。
②运动循序渐进:从散步开始,循序渐进地运动,每天坚持半小时,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更为适合。
③定期复查:每天测血压,尤其是晨起空腹、睡前,糖尿病患者需每周测血糖;每3-6个月查血脂,重点看LDL-C、肝肾功能;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和心电图等,一旦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立即就医,具体查什么,还是要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