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人民服务”航标破坏与修复,照见了“恶与善”

近日,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10月21

近日,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10月21日,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情况通报,经查,2024年张某龙(网名为新疆平头哥)、李某驾驶越野车辆在“为人民服务”航标处驾车漂移,造成了该区域草地地表被破坏。目前,调查取证已完成,案件处理工作正在进行,处理结果将及时对外公布。

微信公众号“吉林一号”最新刊文介绍称,2024年,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逐渐遭人开车漂移破坏。视频显示,越野爱好者在标语上肆意漂移,留下一个个刺眼的圆圈痕迹,有的地貌破坏极为严重,留下的沟壑深度可达一掌。显然这里曾经上演“速度与激情”。

这一巨型航标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上世纪60年代,部队航校飞行员在广袤无垠的戈壁中训练,迷失方向是时常面临的危险。官兵们刻画出了“为人民服务”等巨型地标文字,成为飞行员的“空中灯塔”。即此处巨型航标是见证这段历史的载体,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然而,这些巨型航标却被相关越野爱好者肆意破坏。可能在这些破坏者看来,巨型航标是废弃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而且事发地也是理想的漂移场地。但稍有点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出现在戈壁滩上的“为人民服务”等大字,绝不是“无源之水”,刻画这些大字也很不易。

据悉,破坏“为人民服务”标语的车主已经找到,应当让这类破坏者为其行为付出应有代价;而且,也要调查具体原因,是故意为之还是无知所致。如果是前者更为恶劣。如果是后者,则与破坏者缺乏主动了解的意识以及信息普及缺位有关,相关宣传和普法工作要完善。

博主陆遥通过地图卫星发现这些地标文字遭破坏后,驱车2000多公里,在哈密当地朋友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拉运与被破坏地表相同的砾石,耗时一周对受损区域进行了修复。最新传回的卫星影像清晰显示,现场已完全修复。陆遥记录这段经历的视频引发了各方关注。

这种善于发现航标文字被破坏,并愿意为之倾力修复的行为,无疑十分感人。这彰显出一位个体公民的认知高度和责任担当,与破坏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参与修复的其他人也值得点赞。这充分说明像哈密巨型航标这样的有历史价值的设施,需要更多有公民意识的人参与守护。

当然,也需要各地有关部门主动履职尽责。获悉后,当地政府组织公安、文旅、生态环境及林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常态化保护措施。有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已经来到巨幅航标所在地,开展实地踏勘和调查处置工作。当官方机构接力守护,该巨型航标保护前景可期。

眼下,既要在民间修复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土壤受损情况,制定更为系统科学的修复方案,确保受影响区域恢复至原有生态功能状态;也要通过纳入文物普查范围,对五组航标进行文物鉴定,按照文物等级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制定制度及人力物力投入不可或缺。

同时,要依据现有的《草原法》《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规定,追究破坏者的法律责任,让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和修复成本。作为事发地有关部门则要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早日对辖区有历史价值的设施进行摸底,提前制定保护方案,别等被破坏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