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难怪金庸要让郭靖战死,你看他让哪位女子痛失名节

武侠小说中最吸引读者的部分,无非是那些快意恩仇的高手对决,再就是身为正派的主角击败邪派魔头的桥段,尽管这些情节略显俗套,

武侠小说中最吸引读者的部分,无非是那些快意恩仇的高手对决,再就是身为正派的主角击败邪派魔头的桥段,尽管这些情节略显俗套,却总能击中武侠迷的痛点,让人沉醉其中,可金庸的故事带给读者的却不全是快意恩仇的爽快之感,他偶尔也会写出让人不爽的情节。

比如“射雕三部曲”中,那灵魂人物郭靖的结局就不太圆满,如此一位大侠,金庸为何要让他以身殉城?

他的人生就没有第二种结局吗?答案自然不是,但金庸如此安排,或许是有深意的。

一、英雄落幕

其实“郭靖之死”属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展开,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襄樊之战正是以蒙古一方获胜收场,而金庸不可能为了一个虚构的角色改写历史,那郭靖选择守卫襄阳,其结局就注定是悲剧了。

(郭靖剧照)

事实上金庸早在《神雕侠侣》中期就已经铺垫了郭靖的结局。

当年的杨过还不是后来那个心怀大义的“神雕大侠”,他一心只想向郭靖复仇,却也好奇这位“仇人”为何会执着于守卫襄阳,于是他向郭靖问了句“襄阳城是否守得住”。

而郭靖的回答是坚定中带着几分无奈,只道是:“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哪怕是将郭靖视为仇人的杨过,听了他这番话之后,也不禁为之动容。

事实上郭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哪怕是郭襄被擒,他也始终没想过放弃襄阳百姓,他们父女间的那段对话,也同样令人感动:“(郭靖)遥见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痛,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女儿名叫郭襄,为了郭家名声,为了襄阳,死就死好了!你们千万别顾念女儿,中了奸计。’”

(郭襄剧照)

你看,他不仅自己是大侠,而且还将这种侠义精神传给了下一代,这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可侠之大者的结局为何是一定是战死沙场?

二、问心有愧

尽管金庸在《神雕侠侣》中让杨过一记飞石扭转乾坤,击杀了蒙哥大汗,阻止了蒙古踏平中原的脚步,但那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治标不治本。

书中提到,十三年后,忽必烈又卷土重来,襄阳城终归是被蒙古铁骑踏破,而《倚天屠龙记》中则提到襄阳城破的那一天,不仅郭靖夫妇以身殉城,就连他们的小儿子郭破虏也没能幸免于难,那屠龙刀也因郭破虏之死而流落江湖,值得一提的是郭破虏是郭靖唯一的儿子,他这一死,郭靖家族也算是断了香火了。

再回看前文提到的那个问题,难道郭靖的人生没有第二种结局吗?

答案自然是有的,甚至从书中的设定来看,郭靖都完全有保全自己性命的理由。

原因正是他与黄蓉制定的那“倚天屠龙计划”。

(郭靖、黄蓉剧照)

郭靖夫妇的计划是将《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藏在桃花岛上,接着将刻有藏匿秘籍地点信息的铁片放进倚天剑与屠龙刀里,再将刀剑分别交给郭破虏与郭襄,以待后世有志之士得到秘籍。

然而事实是这计划随着郭破虏之死,就已经失败一半了,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且不说郭破虏是否靠谱,至少这个计划确实很难顺利执行下去,而要确保计划不出差错,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活下去,暗中观察武林的动向”。

无论如何,郭靖夫妇活下来,总比他白白死在襄阳有意义得多。

同时凭郭靖的一身神功,要突破重围,逃出襄阳也并非难事,除非只有一种可能,他是遇上了什么麻烦,或者说是遇上了某个人,这才顿时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就因为这个人让他问心有愧,不卖关子,笔者所指的那人即是华筝。

三、再见故人

郭靖这一生无愧于天地,但有一个人,却能让他无地自容,那人正是华筝。

(华筝、黄蓉剧照)

郭靖当初与华筝早有婚约,他是带着“金刀驸马”的身份前往中原的,不论他与华筝的婚事是否是他自愿的,从明面上来看,他都已经接受了这婚约,也就是说,华筝已经是他的人了,而这件事不说人尽皆知,至少在蒙古早已传开,谁不知道大汗的女儿要嫁给郭靖那小子了?

可郭靖是怎么做的?

他遇上黄蓉之后,就忘了自己还有个未婚妻在等他回大漠,后来华筝前往中原找他,他也承诺自己迟早会回蒙古娶华筝,可转头又与蓉儿腻在一起。

后来他更是对黄蓉说出了一段足以称得上是“渣”的话:“我答允过娶她的,但我要先陪你一百年、两百年,她如肯等,就等一百年、两百年好了。唉,蓉儿,我死也离不开你,只好对她不住了……两百年之后,她变成个白发皱面皮的老太婆,我自然不能娶她了。”

他此举无疑是辜负了华筝,华筝的名节清誉也因他的负心之举而毁于一旦。

别说华筝害死了李萍,那只是意外,并非华筝的初衷,她不过是想留下郭靖罢了,郭靖与华筝的感情纠葛,始终是郭靖亏欠华筝更多。

黄蓉起初虽然不知郭靖有婚约,那尚且不怪她,可后来她知道了华筝的存在,却依旧留在郭靖身边,就有些不地道了。

(华筝剧照)

所以当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爆发时,若是华筝随忽必烈一同出征,郭靖遇上这位故人,顿时愧疚之情涌上心头,哪里还有战意,他最终会因此而死在战乱之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是:

郭靖英名传四海,华筝情深似海怀。

蒙古大军征襄阳,再见红颜战意衰。

愧疚缠绕心难安,情债难偿泪满腮。

沙场之上情为先,终归一命把情还。

评论列表

梅姐
梅姐 3
2025-11-05 20:21
原著里郭靖什么时候说过这段渣话?你自己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