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民国课本中的江西|高小地理教科书·第二册(北京,1941)

作者:冯晓晖本系列旨在梳理与解读民国时期中小学课本中有关江西的文字记载。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化等内容的考察与分析,呈现当

作者:冯晓晖

本系列旨在梳理与解读民国时期中小学课本中有关江西的文字记载。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化等内容的考察与分析,呈现当时教育视野下的江西形象。

【教材信息】

书名:高小地理教科书(第二册)

著作与发行:教育总署编审会(北京)

印刷:新民印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出版日期:民国三十年(1941)一月二十五日

【教材说明】

民国十一年(1922)起,小学学制为六年,其中初小(初级小学)四年,高小(高级小学)两年。地理课从高小一年级开始开设,共有教材四本,本书为第二册,相当于现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使用的课本。

请注意,本书出版于1941年,著作、发行和印刷均在北京,显然属于华北政务委员会(日本在华北扶持的伪政权)时期的出版物。教育总署编审会成立于1940年6月,会长方宗鳌是著名经济学家,时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署长,编审会的正、副总编纂皆为日本人。

本教材内容起于上海,终于西藏高原,合计十八课,对长江流域各省的重要城市、山川湖泊、风土特产进行了简略介绍。本文仅节录其中有关江西省的部分内容(教材第九到第十一课)。

请注意,由于该课本是小学教材,故标注了民国时期的注音符号,这是一种诞生于1912年的标准汉语标音系统,目前仍在台湾使用。

【正文】

九 九江和南昌

九江在鄱阳湖西岸,扼长江要冲,凡航行沪、汉的大汽船,都以此为停泊地,南通鄱阳湖有小汽船往来。陆路更有南浔铁路,直达江西省会南昌。水陆交通都很便利,遂成为江西唯一的大商埠。贸易以茶为盛,和闽侯*、汉口称为我国三大茶市。此外,瓷器、夏布、纸张、木材,都是本埠大宗的输出品。工业有纺纱厂、织布厂、面粉厂、制胰公司*等。

九江城南有庐山,高一千多公尺,周围一百多公里。山中常有云雾围绕,难看见它的真相,所以有『不见庐山真面目』的话。其间名胜很多,以五老峰为最著。从峰顶上展望鄱阳湖和长江,气象非常雄伟。庐山北部的牯牛岭,简称牯岭,风景清幽,气候适宜,是著名的避暑地。

从九江经南浔铁路,直达南昌。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在鄱阳湖西南,赣江沿岸,水陆四通,商业繁盛,内地物产,都从这里集散。同时工业也很发达,有烧瓷、制纸、樟脑、棉织、制车等工业。城垣已拆除,改筑马路。城内东湖畔百花洲,现改为公园,古迹很多,风景亦佳,是个名胜地方。

【注释与解读】

* 闽侯: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盛产茶叶。九江、福州、汉口在清末民初被并称为中国“三大茶市”。

* 制胰公司:肥皂厂。自古以来国人便将猪胰腺、猪油与天然碱混合,制成块,故称之为“胰子”。九江肥皂厂(制胰公司)创办于1902年,是九江最早的工业企业。

【正文】

十 景德镇的瓷器

从南昌渡鄱阳湖,溯昌江,可到浮梁县。浮梁县就是景德镇,近年移县治于此*。千余年前就因制瓷器著名,现在我国的瓷器,有许多是这里出产的。造瓷的瓷土,由鄱阳湖沿岸和安徽的祁门县运来。制瓷手续很多,大别为淘泥、制坯、修坯、上釉、烧制、施彩数种,都用分工的制度。现在约有瓷窑一百二十所,每年烧窑的时候,人口骤然增加,通夜火光烛天,是内地极盛的工业区域。

景德镇的瓷器,色泽光润,质地精良。不过式样和绘画,往往陈旧罢了。近年已用新式机器,改良制造,出品在各处赛会中,都得著很好的评论。

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年至五六百万元。销路除运到九江外,有的溯赣江运入广东,有的经安徽南部运入浙江,运销到外国去的也很多。将来如能再加努力,一面改良制造,一面推广销路,那么,此地的瓷器业,必定更形发达了。

【注释与解读】

* 近年移县治于此:自唐代浮梁立县后,景德镇一直属浮梁县管辖。民国五年(1916),浮梁县县治迁往景德镇。民国十六年(1927),改为景德市,后恢复为浮梁县。1949年后,市县分离,景德镇单独划出建立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直辖。

景德镇瓷器的销售,主要以九江作为中心。瓷器经昌江、鄱阳湖水道送到九江,各商帮在九江配齐货物后运往全国各地。故九江有“景德镇瓷器的橱窗”之称。若出口欧美,多由赣江运往广州,或运到皖南后,经钱塘江到宁波。

【正文】

九 鄱阳湖和洞庭湖

在长江中部的南岸,有两个大湖,一个在江西省,叫做鄱阳湖,一个在湖南省,叫做洞庭湖。

鄱阳湖在江西省的北部,周围约二百七十余公里,汇集赣江、信江、修水、昌江等水,成我国的第二淡水湖。湖中多岛屿,以鞋山风景为最佳。沿湖和各大水的平野,土味肥美,盛产米、麻、豆、棉、茶叶等。

洞庭湖在湖南省的北部,周围约二百九十公里,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南全省的水都流入这湖,其中以湘、资、沅、澧为最大。湖中风景,以君山为最佳。湖南靠这大湖的灌溉,农产物特别丰富,向有『两湖熟,天下足』的俗语。

鄱阳湖和洞庭湖相似点很多,可称为『姊妹湖』。它们都与长江相通,有调节江水的作用。对于江西、湖南二省的农产和交通,也有很大的利益。惟因年久失修,湖底逐渐淤浅。夏秋水涨时,汪洋如海,附近平野,没入水中,浅水轮可自由行驶,冬春水落,沿边的湖水干涸,行驶帆船,有时尚觉困难。所以这两个湖,应该疏浚成深水道,并改良支流,使各成水路系统,以免泛滥或干涸。

【注释与解读】

洞庭湖本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因数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围湖造田,致使面积锐减,沦落为第二。目前鄱阳湖水体面积比洞庭湖大20%左右。

【编后记】

日前,《跟着课本游九江》一书正式出版。千百年来,有三千五百多位名人雅士在九江留下诗文一万六千余首,其中入选当代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达二十一篇,使九江成为名副其实的“课本城市”。该书即收录并解读了这些诗文。

九江的地位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商业与交通价值。民国语文课本中选录了九江的诗文,当时的地理教科书也对九江作了重点介绍,这凸显了九江在民国时期作为商业重镇的重要性。

为此,笔者收集了多个版本的民国教科书,原计划专门解读其中关于九江的章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也逐渐意识到:九江并不是孤立的城市,它在地理、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之于中国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也必须置于江西整体语境之中加以理解。

因此,笔者决定将原拟标题《民国课本中的九江》改为《民国课本中的江西》,并将解读范围扩展为民国时期教科书中对江西整体的介绍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