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她曾是沈醉的爱人,后嫁给开国上将的外甥,建国后官至正厅级

文/万物知识局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在民国时期有一位特务头子的名气与戴笠不相上下,这个人就是沈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民国时期有一位特务头子的名气与戴笠不相上下,这个人就是沈醉,一生中曾三次入狱而这就占据了他人生中近乎16年的光阴。

而他的感情生活也与他的个人经历一样十分复杂,作为军统特务却爱上了一位革命女作家,莫耶是《延安颂》的创作者,是老革命家,这样的身份也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写上了悲剧的结尾。

分开之后两个人也开始了不同的人生,选择的不同让他们在今后的路上彻底失去了“相交点”,然而在这段感情的发展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故事呢?

有人曾说莫耶作为女作家,她的一生写下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莫耶的一生本就是一部小说。

她是非常有名的才女,对于文字有着极高的共情能力,在她的笔下一些熟悉的字符都能够组成令人激昂的语句与篇章。

莫耶原名叫做陈淑媛,不过她的一生用过的名字有很多,其中光是笔名就有椰子、沙岛、白冰等,或许你都难以想象,她出生在国民党军官家庭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她的祖父是缅甸归国华侨,父亲是国民党的一名军官,从小父亲就非常重视她的教育问题,在搬迁至厦门以后,莫耶就去往了慈勤女中上学。

只是令她父亲没想到的是希望女儿能够学业有成所以才竭尽全力培养她,最终却差点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这样的青年经历也注定了莫耶不平凡的一生。

1933年底“福建事变”宣布失败,国民党大范围剿匪动荡着人心,这其中有不少民众都对国民党十分失望,对他们这种同胞间“自相残杀”的行为难以苟同。

不过因为国民党势力滔天所以不少人也只能将这份不满与怒火深埋于心,但莫耶却不同,尽管她作为国民党军人的女儿但从小的教育却让她对这种围剿行为“嗤之以鼻”。

最终她决定用自己的笔写下内心深处的反抗,她参与创刊随着《火星》报刊的发布,国民党围剿的证据也被公之于众,一时间也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哗然。

作为进步青年她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但作为她的父亲却被她的这种行为和做法深深震惊,在愤怒的同时也担心会给家里带来杀身之祸。

因此权衡之下她只能选择将莫耶关在家中,可越是如此莫耶就越反抗,最后只有16岁的她选择与父亲彻底决裂,带着母亲给予的18块银元走上了“流浪”之路。

不过正所谓“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莫耶的笔风十分独特,她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因此当她抵达上海以后就顺利在《女子月刊》这个报社站稳脚跟。

在负责校对的同时还担任主编一职,不过刚入职时她并没有独立撰写,直到两年后,1936年莫耶用陈白冰这个笔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取名为《晚饭之前》。

这部著作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在那个年代能够在轻快的文字中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不仅是人们想看到的,更是莫耶的能力所在。

莫耶的爱国热情并不止于国共之间,随着1937年日寇侵华的到来,抗日救亡的运动也逐步展开,作为知名作者,莫耶首当其冲开始贡献自己的力量。

拿不动枪杆子就挥动笔杆子,用自己的知识写下了许多抗日救亡的演剧以此来激励更多有志青年,不仅如此在1937年10月莫耶还创作了《延安颂》这首抗日战歌。

后来这首歌还被郑律成填上了曲,一时间在延安地区风靡,莫耶的名字也成为了大众心中熟知和敬佩的存在。

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部队革命,将抗日爱国的精神传递出去,莫耶以笔为枪,她所书写的每一个字符都铿锵有力,作为战斗报社的编剧和记者,她将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

虽说她不曾经历血腥与枪林弹雨,但人们却能够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傲骨与呐喊,面对日寇侵占也要有不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莫耶从1938年开始就跟随着贺龙部队前往了华北抗日前线,一直到1941年她抵达延安,这段时期内一边跟随部队转移作战,一边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大型话剧。

其中《齐会之战》、《百团大战》、《到八路军里去》等话剧都是出自她的手,莫耶这个名字也是她在1937年加入抗日救亡运动之后为自己更改的,意为“莫邪宝剑”之意,既展现了自己抗日的决心,也做好了随时为抗战献身的准备。

在1944年莫耶就被调往了晋绥军区政治部,在《战斗报》当编辑和记者,莫耶的能力出众因此也一直备受延安军区的重用。

就连贺龙都毫不吝啬的称赞她是“一二0师出色的女作家”,不过尽管莫耶的名气很大但却也抵不过曾在延安掀起的“反右”浪潮。

只因一篇文章莫耶就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不仅受到了处分和降级还差点被送往偏远地区劳改,虽说第一次逃过了但在1965年的“四清”运动中莫耶还是被下放到了农场进行劳改。

从那之后她的身份就多了一层,从女作家、老革命家变成了“反革命分子”,这对她来说也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不过在她的“多重身份”中有一个却是牵扯了旁人,并且无论过去多久人们提到莫耶都会联想到这个标签,那就是“沈醉的前女友”。

那么沈醉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能够每次都与莫耶的过往感情经历扯上关系呢?

沈醉在内地或许名声并不大但是在港台地区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名气丝毫不亚于戴笠,在他18岁那年就加入了国民党军统组织。

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组织中任何一个小错误都会滋生彼此之间怀疑的种子,可沈醉却总能独善其身,并且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从普通士兵转变成了军统少将,还是戴笠的亲信。

沈醉的人生虽然充满了“血腥”但却也充满了“正直”,在某些程度上来说他与国民党绝大部分喜欢“花花世界”的士兵并不相同。

哪怕是在身居高位以后,沈醉也从不流连于烟花之地,甚至连抽烟打牌都不会,而这也是基于他母亲对他的严苛教导。

在国民党军官的眼中沈醉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看似“两袖清风”,整个做派就与刚正清廉的共产党相同,但他对于戴笠的命令和军统的任务却十分看重。

因此哪怕他从不贪污也不与旁人同流合污却还是能够在军统生存下去,并且深得戴笠的信任,而在外人看来他不仅事业有成还家庭美满。

他的妻子非常漂亮,虽说是母亲做主的婚姻但在婚后沈醉和她却还是十分恩爱,两人还生育了6个孩子,不过每当沈醉在回忆感情时最先想到的不是妻子,而是那段被母亲“棒打了鸳鸯”的初恋。

他的初恋情人名叫白云,那时沈醉因为特殊的工作身份冒充记者见到了进步学生白云,白云的活泼开朗让他在封建社会中看到了一抹星光。

不仅如此白云作为进步女青年,她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沈醉与她相识时还十分年轻,年少有为说话谈吐又很有气质,因此也深深的吸引了白云。

不到20岁的年纪遇到了惊艳的人,这也让白云深陷在这段感情中无法自拔,只可惜最终这段感情却被母亲给“亲手斩断”。

白云是一个活泼又自由的女性,可在沈醉的母亲眼中这样的姑娘是“不守妇道”的代名词,她所期许的儿媳是能够相夫教子的旧社会女性,绝不是白云这样拥有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

甚至还放出话称如若沈醉执意娶她那么作为母亲就要和儿子断绝往来,在这样的压力下,沈醉也十分为难,而导致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的还是真实身份的暴露。

沈醉是以记者的身份作为掩饰,在他渴望这段爱情时却忽略了白云或许也并不是她的真实名字,果不其然,在两人敞开心扉时沈醉才发现,原来白云不是心爱姑娘的真实名字。

而所谓的白云实际上只是莫耶的化名,这段感情也随着两人的身份曝光而彻底终结,莫耶得知他的身份后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结束关系前往了延安。

在这之后沈醉还曾多方寻找,甚至在《新华日报》登报寻人,由此可见莫耶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这段感情是轰轰烈烈的,这也是为何时隔多年每当人提起莫耶都会同时提到沈醉的原因。

结束这段感情后莫耶也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在延安时他认识了此生唯一的伴侣方唯若,两人结为了夫妻并生下了一儿一女,这张照片就是一家四口的全家福。

她的丈夫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从1939年就在一二0师工作,后来也成为了政治部的战地记者,在2008年离休时是以正军职干部的身份离任。

虽说第一段感情以失望告终,但好在后来能够找到与自己并肩同行之人,这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睦。

莫耶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在动荡年岁中用自己的力量抗日救国,为理想与信仰始终保持着赤诚的心,她的故事不仅是峥嵘岁月的见证,更是无数优秀女革命家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红色家风亲人讲述〡儿子谈母亲莫耶:父母的言传身教让红色基因和优良家风传承不息 2021-06-04

中国侨网——沈醉和他的母亲 2006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