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胡宗南手下大将钟松,智勇双全,曾连胜彭总、徐帅,为何惨遭抛弃

在国民党将领中,钟松十分特殊,他名气虽然不大,却智勇双全,完全不输给黄埔一期生。钟松是破解解放军围点打援的高手,坊间称他

在国民党将领中,钟松十分特殊,他名气虽然不大,却智勇双全,完全不输给黄埔一期生。

钟松是破解解放军围点打援的高手,坊间称他为“蒋军头号悍将”,比张灵甫悍勇,比胡琏狡猾,无论是抗战还是解放战争,战绩都很不错,曾连续让彭总、徐帅吃亏,彭总更是气得咬牙说,“打不死的钟松!”

但是,钟松的运气很不好,帮胡宗南打了那么多胜仗,没有等到嘉奖,反而惨遭抛弃,彻底坐了冷板凳。

有人说,如果国民党多几个钟松,结局或许不同。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国民党抛弃了像钟松这样的人,所以惨遭失败。

那么,钟松有着怎么样的故事,他到底有多厉害?

01

钟松是浙江丽水人,1900年出生,家里世代务农。

尽管出身贫寒,但钟松读书很刻苦,1922年从浙江十一师范毕业后,决定弃文从武,于1924年考上黄埔一期步兵科。

然而,钟松刚入学仅半年就受了腿伤,无法完成学业,不得不转到黄埔二期炮兵科继续学业。

因为在步兵科和炮兵科都学习过,这就造就了钟松“既有炮兵精准算计,又含步兵勇猛果敢”的军事风格。

钟松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各科目成绩优异,毕业考试名列前茅。

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钟松吃了没有后台的亏,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却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而晋升为第6旅第12团团长。

1933年长城抗战,钟松一炮打响,他的团是所有参战部队中损失最小、战果最大的,因此得到蒋介石赏识。

同年12月,蒋介石鉴于长城抗战失利的惨痛教训,决定组建新型陆军师试验部队,钟松被选为保定补充第2旅少将旅长,官职连升三级。

补充第2旅虽然只是旅,但下辖三个团及多个特种兵营,规模与师没什么区别,火力甚至超过了普通师,只是为了保密才叫做旅。

能被蒋介石选中,足见钟松之才能,但这只是开始,他的高光时刻还远未到来。

1935年,钟松被调到西北归老同学胡宗南指挥,参与了“围剿”红军的战斗,是当时为数不多打了胜仗的将领,积累了与我军作战的经验,为他日后成为西北名将打下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钟松在淞沪会战打响反击第一枪,他打仗勇猛、腹有谋略,让日军感到头痛。

比如,在“八百壮士”外围,钟松曾故意示弱,引日军进入包围圈,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蒋介石都赞叹说,“这小子有一手”。

又比如,在蕰藻浜战斗中,钟松与日军正面硬刚,曾亲自带着人冲锋,杀敌无数,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直到血流过多而昏迷,这才被人抬下去治疗。

淞沪会战后,钟松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中山条战役等大战,战绩十分卓著,一路升迁至胡宗南第90军第61师师长,但因为他不是嫡系将领,故而一直当师长、副军长,就是升不上去。

说起来,胡宗南也真够蠢的,手下有钟松这么个宝贝,却就是看不上,直到滇西反攻作战中钟松表现惊艳,他才反应过来。

1943年,蒋介石任命钟松为第2军军长,参与滇西反攻作战,向松山、龙陵发起进攻。

当时,钟松分析战局后认为,日军兵力不足且十分分散,便集中力量进攻芒市,迫使日军向芒市收缩,之后他迅速出击,连续收复象达、平戛、龙陵及芒市。

尤其在进攻龙陵时,钟松使用“穴地攻城”战术获得成功,盟军对他评价很高,蒋介石十分高兴,便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他是第137位获此殊荣之人。

滇西反攻作战胜利之后,胡宗南对钟松的表现十分惊叹,加之蒋介石也很欣赏钟松,他便抢先一步将钟松要到西北,当了新编第7军中将军长。

钟松长期不得志,此番受到胡宗南赏识,两人又是老相识,便欣然上任。

02

胡宗南让钟松到西北,诚意是很足的,抗战时期他长期坐镇西北,别人都忙着抗战,他却只负责监视延安,所部人员众多,物资充沛,唯独缺乏像钟松这样战争经验丰富的大将。

胡宗南名为蒋介石嫡系,实则是独成体系的“西北王”,野心十足,一直在四处招兵买马,尤其偏爱黄埔系将领,除了钟松之外,还招纳了大量抗战将领到西北效力。

钟松到西北不久,第7军便被裁撤,胡宗南又让他担任第36军军长,1946年该军整编为36师,他继续担任师长。

36师可不简单,它在抗战时期是封锁延安的主力部队,兵力多达7万人,虽然后来缩编了,但兵力依然高达3万,是胡宗南手下三大王牌军之一。

钟松会打仗,不墨守成规,善于变通,他还很善于治军,别人都喜欢兵力多、装备多,钟松却认为机动性优于一切,所以他放弃了保留更多部队的机会,只在胡宗南的要求下勉强留下3万人;他还放弃了笨重的美式重炮,因为这些玩意儿不适合西北山区,而是选择了更轻便的日本货。

为了打造36师,钟松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战斗力强悍的八路军,便加强部队训练,要求官兵吃苦耐劳,将老兵塞进连队,以老带新,他还很重视思想工作,这一套很类似八路军的做法,但也有他自己的特色。

在提高36师战斗力的同时,钟松海重点研究了八路军将领的战术,比如游击战、山地战。

解放战争开打后,国民党军常当“救火队员”,被解放军“围点打援”,钟松分析每一次战役,竟然研究出了破解之法。

等到西北战事开始后,钟松的36师虽然不是装备最好的,却迅速脱颖而出,以机动迅速、打仗硬朗、战斗韧性强而著称,与一般的国民党军完全不同,战绩在胡宗南部队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03

1947年3月,胡宗南调遣25万大军进攻延安,掀起了西北战事,钟松参与此战,以机动兵团快速攻城掠地,占领三边、西兰路至古长城等地,战后被授予四等云麾勋章。

不过,西北野战军很快就发起反击,彭总实施诱敌深入之策,充分调动国民党军,一口气歼灭胡宗南部3个旅,严重打击了胡宗南的嚣张气焰。

1947年8月,西野第一次与钟松交手,就感受到了钟松的难缠。

当时,西野战略性攻打榆林,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旋即飞抵延安督战,打算在榆林周边一举歼灭西野主力。

蒋介石要求胡宗南倾巢而出,在榆林外围对西野进行反包围,尤其对钟松给予厚望,令其先行奔赴榆林。

钟松得令之后,马上带着部队开拔,得益于此前对八路军的深入研究,他料定西野会在半路上设下埋伏,便让部队只带五天干粮,出长城后一头扎进毛乌素沙地,整整穿行了两天,将士们没水了就喝尿,十分艰苦,最终绕开了西野第4旅的阻击防线,抵达榆林城外30公里处。

钟松的突然出现,让彭总大吃一惊,鉴于当时榆林还未攻克,外线援军也没有抵达,36师战斗力不可小觑,他决定暂时撤退,榆林因此得以解围。

8月14日,钟松进入榆林城与守军汇合,胡宗南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一场大胜,还断定西野已经渡过黄河逃走。

蒋介石也很兴奋,为此专门给钟松发电报,鼓励他“悉心讨彭,并嘉奖战士”。

钟松所部十分辛苦,急需得到休整,但胡宗南打算“乘胜追击”,便下令他火速追击,与刘戡的29军夹击西野,争取将其歼灭在黄河东岸,钟松其实预感到情况不妙,但军令如山,他也只得硬着头皮率部开拔。

彭总得知36师正在追击,认为36师必定会经过沙家店,便打算在沙家店设伏,为此他派出小股部队在鱼河堡一带阻击,实施诱敌深入的计策,这一计策之前屡试不爽。

彭总的判断其实很精准,胡宗南给36师制定的追击路线,确实必经沙家店,但钟松却预判了他的预判,料定西野会在鱼河堡设伏,便不顾胡宗南的命令,转头就过了无定河,然后沿着无定河西岸走,完美绕开了埋伏!

很快,钟松就来到了镇川镇,在这里得到了补给,之后兵分两路,一路自己率领,一路交给整123旅旅长刘子奇率领,这么做是为了规避被全歼的风险,一旦有事可以相互支援。

8月19日,彭德怀决定孤注一掷,全歼36师,因为刘戡的29军正在靠近!

为此,彭德怀进行了部署,以一部牵制刘子奇,主力分两路大军围歼钟松。

钟松刚与西野交手,就意识到遇到了西野主力部队,当即下令刘子奇向自己靠拢,但刘子奇也是狡猾得很,认为四周都是解放军,如果贸然进攻,有被全歼的风险,便以下大雨为由,没有向钟松靠拢,而是派遣孙铁英的493团去救援。

刘子奇自作聪明,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36师很快被西野分割包围。

493团抵达钟松驻地后,钟松一刻也没有停留,火速率部突围,趁西野立足未稳时成功逃到了沙家店一带。

彭德怀见钟松跑了,便集中力量围攻刘子奇,最终歼灭刘子奇手下2个团共计6000余人,其本人也被俘。

这一次36师损失比较大,纯粹是因为刘子奇的自作聪明,如果他听从钟松的命令,结果肯定大不一样。

04

36师虽然在沙家店损失了2个团,但这两个团都不是主力,作为主力的7个团都还在,而且钟松很快就补齐了兵力,36师元气得以恢复。

不久,胡宗南就得到一个消息,徐向前正在率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3万人攻打山西运城,由于情况比较危急,他便下令钟松率36师火速救援。

钟松得令后,马上带着全师人马开拔。

与彭总一样,徐帅也是个“围点打援”的高手,他得知钟松率军来援,便留下少量人马继续围城,自己则率主力在平陆地区设伏,他料定钟松必经此处。

但让给徐帅感到意外的是,他在平陆等了足足7天,连36师的影子都没看到。

跟之前预判彭德怀一样,钟松成功预判了徐向前的预判,他猜测徐向前可能在平陆设伏,便渡过黄河经中条山抵达运城,完美绕开了徐向前设下的埋伏。

钟松抵达运城后,马上与城内守军取得联系,约定夹击解放军,又派人烧毁了解放军用于攻城的4万块门板,导致解放军功败垂成,徐向前只得下令撤退。

徐帅用兵如神,竟然在钟松身上吃了亏,这让国共双方将领都大吃一惊。

此后,钟松充多次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但他狡猾如狐,面对解放军时十分谨慎,但又很擅长抓住战机,给彭总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比如,1948年3月的西府战役中,钟松趁西野主力攻打宝鸡之时,带着36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凤翔,对守城的西野四纵发起猛烈进攻,四纵在没有得到指令的情况下,竟然擅自撤退。

钟松一路追击,目标直指宝鸡的西野主力,彭总见势头不对,马上下令撤军,因为事出仓猝,所以队形比较混乱。

钟松见西野首尾不得相顾,认为战机到来,便一改之前谨慎行事的作风,下令部队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进行突进,连续数次冲散撤退的西野部队,给西野造成了巨大损失。

战后,彭德怀气得咬牙说,“打不死的钟松!”他晚年在回忆自己的军事生涯时,将西府战役列为四大败仗之一。

05

钟松连续击败彭总、徐帅,足见他是个强大的对手,只可惜他的队友不给力,胡宗南更是连他一半水平都没有。

随后,在彭总的指挥下,西野连续收复延安、洛川等地,西北局势逐渐好转。

西府战役后,彭总憋着一口气,只要逮住机会,一定要歼灭钟松36师。

机会出现在1948年8月,彭总终于在壶梯山逮住了36师主力,原本已经歼灭镇守壶梯山的36师82团,36师主力彻底暴露,这时候却突然天降大雨,钟松趁机率部突围,带着大部队溜之大吉了!

8月24日,胡宗南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由于接连遭受败绩,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加之蒋介石也发火了,他打算找个替罪羊。

会上,胡宗南罕见批评了钟松,还将钟松手下两个团长交军事法庭审判,钟松火冒三丈,当即讥讽胡宗南,说胡宗南的指挥水平只相当于一个团长,这一次在壶梯山遭遇失败,完全是胡宗南救援不利的结果,搞得胡宗南下不来台。

胡宗南十分生气,下令将钟松撤职查办,好在后来顾祝同说清,钟松这才没有被进一步处罚,而是被胡宗南调任西安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

如此一来,钟松便离开带了三年之久的36师,没了钟松的36师,自此沦为平庸部队,在经历扶眉战役和川南战役后,几乎损失殆尽。

而胡宗南失去钟松之后,也少了一名优秀的“救火队员”,形势越发不利。

钟松虽然失去实权,却因祸得福,此后他再次遭到胡宗南打压,先是当兵团副司令,之后又调任第12编练司令部中将司令官,专门给胡宗南部队招募、训练新兵,属于是后方工作,不用上前线打仗,从而规避了风险。

1949年9月,钟松见战局不利,便以生病为由奔赴香港,胡宗南竟然没有挽留。

等到1950年4月,胡宗南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了,彻底失去了资本,为了东山再起,他这才派人到香港拉拢钟松,将钟松等滞留香港的旧部召回台湾,在江苏、浙江沿海进行“反攻”活动。

就这样折腾了几年,钟松感到厌倦了,便于1970年旅居荷兰、美国,与美国的家人团聚。

1988年,钟松返回大陆,给浙江老家捐款1万元修路,之后返回荷兰,1995年因病去世。

在众多国民党将领中,钟松绝对是个特殊人物,他连续击败彭总、徐帅,是解放军史上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完全击败。

钟松身上有许多特质,其实跟解放军很像,他充满谋略,打仗果干,懂得灵活变通,吃苦耐劳且坚韧不拔,这些品质造就了他在军事上的成功,彭德怀每次回忆起他,评价都很高。

可惜的是,像钟松这样的人,在国民党内却不受重用,还在关键时刻遭胡宗南抛弃,这不得不说是国民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