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25 情绪经济新风口:“丑东西” 爆红,鸡排摊比网红店更火

江西景德镇的街头,“鸡排哥” 的小摊前排起两小时长队,6 元的鸡排配上 600 元的热情互动,成了国庆最火的市井风景;贵

江西景德镇的街头,“鸡排哥” 的小摊前排起两小时长队,6 元的鸡排配上 600 元的热情互动,成了国庆最火的市井风景;贵州夜郎谷的 “丑东西” 集市上,年轻人疯抢用树枝、石块做的歪扭工艺品,说这是 “治愈精神内耗的良药”。

2025 年突破 2 万亿的情绪市场,早已跳出精致潮玩的框架。从市井小摊到山野景区,那些透着真实烟火气的 “情绪供给”,正在悄悄赚走大钱。

一、市井烟火:6 元鸡排的情绪溢价

今年最意外的情绪爆款,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景德镇 “鸡排哥” 靠记住老顾客口味、附赠暖心祝福语,让普通鸡排成了 “治愈单品”,最高单日卖 1200 份,有人跨省只为这份 “被重视的温暖”。

这不是个例。大连文创店把毛绒玩具包装成 “海鲜”,店员煞有介事地打捞、称重,让购买过程变成一场表演,陕西游客说 “仪式感让人瞬间上头”。这些生意的共同点是:不靠包装靠真心,用即时互动填补了都市人的情感空缺。

数据印证了这种需求:《2025 Z 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56.3% 的年轻人愿为 “快乐消费” 买单,比去年涨 16.2 个百分点,且 44.8% 的人会同时看重品质,拒绝 “情绪智商税”。

二、文旅破圈:“丑萌” 和刺激都能引流

文旅行业正靠精准情绪定位逆袭。贵阳夜郎谷景区的抽象石像前挤满拍照的年轻人,配套的 “丑丑的集市” 让游客用废料创作,负责人说 “不完美的作品更能释放压力”。

另一边,贵州猴耳天坑景区靠 “刺激疗愈” 走红。280 米深的天坑里,蹦极者纵身跃下时,穿越机会紧随跟拍,每一帧都像动作大片。自从推出这项服务,游客量直接翻倍,日均营业额破 20 万元。

两种看似矛盾的路线,实则精准击中不同情绪需求:前者满足 “反精致” 的松弛感,后者释放 “解压式” 的肾上腺素。携程数据显示,今年 “治愈系” 远途目的地搜索涨 60%,“刺激体验” 订单同步增 55%。

三、AI 降温:“有记忆” 比 “会说话” 更吃香

在西岸科技嘉年华上,AI 产品开始 “反内卷”。不再比拼对话能力,转而深耕细分情绪场景。爆款 AI 潮玩 “芙崽” 能记住用户对话,互动越多性格越独特,618 预售 10 分钟破千单,销量仅次于泡泡玛特。

另一类 “不说人话” 的 AI 更圈粉。日本陪伴机器人 Mirumi 没有屏幕和语音,却能靠害羞转头、满足咕噜声打动人心;咬手指的小狗玩具仅凭随机咬合力变化,让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设计师坦言:“极致的情感瞬间比万能对话更打动人。”

四、避坑与机会:普通人的小成本玩法

但情绪生意也有雷区。有的商家贴几句鸡汤就称 “治愈系”,服务却跟不上,三个月就倒闭。关键要抓住三点:真实互动(如鸡排哥的个性化服务)、场景匹配(如景区的刺激或松弛感)、成本可控(年轻人月均情绪消费仅 949 元)。

普通人的机会就在身边:开小吃摊可以加个 “暖心留言墙”,社区店能搞 “旧物改造体验”,做电商可主打 “手作温度”。就像湖北手作人靠盯评论做定制纸模,把小生意做到了欧美。

2025 年的情绪经济,早已不是网红品牌的专属。从鸡排摊的一句问候,到景区的一次创作,再到 AI 玩具的专属记忆,核心都是 “接住真实情绪”。毕竟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与快乐,才是最值钱的生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