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金九银十”注定不平凡。当全国房价整体环比下降时,北京、上海却逆势微涨0.2%和0.3%;当三四线城市深陷下跌泥潭,武汉、成都的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激增超10%。政策红利与市场分化交织,有的业主降价百万难出手,有的楼盘开盘即售罄。这不再是普涨普跌的时代,而是“选对城市赢麻了,选错城市血亏”的生存游戏。下面这3个信号,将决定你的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
一、房价数据冰火两重天:5城上涨与65城下跌的残酷对比
9月70城房价数据揭示了一场无声的“城市战争”。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但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2%和0.3%,杭州、惠州也跻身上涨阵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4%,三线城市下降0.4%,郑州、沈阳等城市跌幅持续扩大。这种分化背后是人口与产业的终极博弈:上海凭借5.6%的同比涨幅领跑全国,源于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吸纳大量高薪岗位,而东北部分城市因年轻人口外流,房价同比跌幅超5%。
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房市场的“以价换量”。9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0%,但成交量逆势回升:北京二手房成交1.6万套,环比增长19%;深圳二手房录得5808套,环比增长10.3%。这说明购房者正在用脚投票——宁愿降价出售老破小,也要置换到核心区域的次新房。例如北京朝阳区一套2005年建成的老房,业主降价40万后才成交,而海淀区一套2020年次新房却溢价8%脱手。
二、政策红利集中爆发,自住需求成最大赢家
2025年9月以来,全国约200个市县出台超470条新政,形成“政策+活动”的联动效应。武汉的“汉八条”允许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至150万元,并给予远城区1%贷款利息补贴;南京将公积金贷款额度从50万提升至80万;广州甚至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这些政策精准指向自住需求:多孩家庭在武汉再购房可认定为首套,河南支持公积金用于装修,上海优化房产税降低置换成本。
政策效果在国庆假期立竿见影。湖北全省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武汉、黄石等多地涨幅明显;深圳龙岗区某楼盘访客量激增40%-50%;华润成都公司5天销售额超5亿元。但政策也加剧了分化:核心城市靠优质房源吸引购买力,三四线则陷入“补贴无效”的窘境。例如义乌推出2亿元购房补贴,但当地库存周期仍超20个月,而上海外环一个新盘因地铁规划,开盘即实现“日光”。
三、未来趋势:核心城市稳中有升,非核心区域加速出清
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四季度楼市将延续“弱复苏、强分化”态势。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因土地市场高溢价率(北京9月土拍溢价率达15%),新增供应有望支撑成交量;而三四线城市面临“供应少、需求弱”的双杀,例如某中部城市新房去化周期已延长至28个月。
对购房者而言,安全性比性价比更重要。2025年1-9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59亿平方米,但集中在偏远区域。建议优先选择“人口净流入+产业聚集”的城市组合:长三角的杭州、苏州,珠三角的广州、东莞,以及中西部省会成都、武汉。避免三类陷阱:无地铁规划的远郊盘、房龄超20年的老破小、以及缺乏产业支撑的“概念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