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沈巍依旧在野外作业,规避如影形随的恶意举报。
昨天晚上,女主播“夕夕”过生日,沈巍没有出席生日宴,而是通过一个视频,向女主播表示生日祝贺。
注意一下沈巍的用词:

——因为今天我参观博物馆的讲解太累了,而且在市区里面堵车堵得很严重的,有点累,所以就不能亲临现场。一个感谢“夕夕”一直以来对我们网络的关心和支持,我在这里祝“夕夕”生日快乐,也祝“夕夕”在以后的网络道路上一路长虹,也希望我们以后永远能够和“夕夕”成为朋友,再次祝“夕夕”生日愉快,也祝愿“夕夕”这次公会赛能走到最后,希望能够在韩国看到你的身影。——
虽然是简单的客套的祝贺语,但在这背后,却交织着沈巍对网络的认知,以及自己在网络上的定位。
只有了解沈巍对互联网的总体定调,才会理解他为什么耗时费力地出现在网络上,进行着他自己在网络上的生存之路,也才能够预测他在这条网络之路上延续多久。
沈巍把“一路长虹”的祝贺语,送给了年轻的主播,而他自己对自己的网络路,是如何界定与规划的呢?
在10月20日,沈巍与歌手李雨儿在连麦时,对自己的未来的网络之路,作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表达。我们观察之前,将谈话的部分内容,作了文字整理,但当时笔者一直找不到开始时沈巍的一段讲话内容,当时在听直播时,觉得这一段内容比较代表性地概括了他对互联网的认知,但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视频。正好现在有网友将这段视频发了出来,笔者就将这段话,用语音识别软件将其转成文字如下:
——(《为你打开一扇窗》原唱)孙徐春老师大概比我大十岁,大概是 60 多。他的唱跟我今天(相比),我有沧桑感,孙老师没有沧桑感,他很和谐的,很平衡。我有沧桑感,因为他在红的时候,我还在马路上呢,我们经历不一样。所以(才会有我的沧桑感)。
(对)接下来的人生道路,(我)是喜忧参半的,有信心,也有红地毯,也有光明,但是呢,荆棘丛生。今天网友送了本《圣经》,这本书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上帝给你创造了光明的路,你们世界上的人总爱走捷径。
但为什么爱走捷径呢?因为大路上是荆棘丛生的,小路是很平坦的。讲到小路,孔夫子也讲过一句话,因为孔夫子有个学生,就是这个颜偃,是我们常熟人。他的学生曾经跟孔子说:你觉得言偃这个人怎么样?他说:这个人厉害,他如果是私人事情,从来是“行不由径”,也就是说为了私人事他不到我办公室来的,他只有公事公办。我觉得像这种情况,是很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
“行不由径”出自《论语·雍也》,原文如下:“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沈巍多次提到言偃(又称言子),这里面很大程度,是因为言偃是常熟人,而常熟正是沈巍的祖籍所在地,可能因此生成出沈巍先天地对家乡先贤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吧。
在2025年7月27日的一次聊天中,沈巍详细地介绍了言子的思想与事迹,笔者当时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这要比那些书上的平面介绍更能抓住历史人物的精神内质。2019年我曾经到过常熟,住在常熟博物馆的对面,就在虞山的脚下,早上,出了宾馆门,就上了山,没多远就是“言子墓道”,当时也粗略了解了一下言子的事迹,但书上的内容太过庞杂,根本不知这一人物的要害,直到听到沈巍对言子条分缕析的破解,才感悟到言子与中华文化的深层关系。
下面就是沈巍对言子的一段通俗易懂的精髓介绍:

——做人呢,要走正道,不要因为小路方便就走小路,懂意思吧?中国古人叫“行不由径”。孔子的弟子当中,有一个叫言偃,言,是语言的言,偃,就是偃旗息鼓的偃。他是孔子的学生当中唯一的一个南方人,他是常熟的。他来到了孔子身边学文化。
孔子跟他有过三次交集:一次,就是到他治理的武城县,听到老百姓都在又唱又说,全是讨论文化问题。孔子就说了一句话,叫:杀鸡焉用牛刀,意思说:何必呢,对老百姓。然后言偃就说了一句:你不是说的吗?对老百姓也要进行教化的。这是一件事.
还有一件事,就是言偃发现一个人才叫澹台灭明,他这个人办事很公道的,就是从来不开后门的,叫“行不由径”,就是做事情总是走正路,不会开后门,叫“行不由径”,这是两件事。
但是最最重要的就是,他跟孔子讨论,孔子跟他讲述过什么叫大同社会,什么叫小康社会。这个是言偃为什么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原因。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大同”“小康”,就是孔子跟他进行交流的时候说了这话。
本来要给你写大同和小康的,文字太多了,那就写四个字,叫“行不由径”。
孔子死了之后,他就来到了奉贤县,他后来又回到常熟。奉贤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意思说:我们这里过去来过一个贤人,所以叫奉贤。以后你可不能忘,人家在问你为什么叫奉贤,你说我不知道。因为带“贤”字的地名,全国各地有很多,都是有这个意思的,就是纪念一个贤人。因为我们做人呢,大人物不一定做得到,但是贤人你是可以做得到的,贤德的人可以做得到,你大人物不一定做得到。
他后来就在常熟去世,常熟有个言子墓道,就是纪念这个人的。叫孔丘为孔子,当地老百姓叫他言子。你以后可不能说我不知道了啊。奉贤,敬奉的是言偃。言偃,就是言子。
(这时,一位网友问:老师,我们这些人也算是贤人吗?)你离贤的标准还很远,闲人,闲的没事开直播叫闲。我们在座各位闲人比较多,就是休闲的人比较多。但是贤人目前,包括我在内,还不达标准。
(网友问:那贤人,应该怎么定义呢?)贤人,一定要牺牲自己为了别人,我不开播为了你们,勉强做得到,但是大的方面,我还不够。——
沈巍引用言子的“行不由径”来勉励自己,就是要走正道,虽然网络这条道路是荆棘丛生,但是,不能改变自己决不走捷径的初心选择。
网络上是有小径的,那就是上网捞钱、变现、发财,这也是一条致富的捷径,但沈巍放弃了这条道路,“行不由径”正是此谓。
他把一路长虹的祝愿给了别的主播,而他自己却愿意走在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上,为了延续自己的梦想,继续在互联网上继续努力下去。
因为沈巍到了目前的这个地步,减少了自己对前景的预测,而在八月份的时候,那时候正处于他二次爆火的一个节点处,当时他能退能进,处于前途未卜的一个状态,对前景谈及较多,那时的谈话里,隐含着他对互联网的较为通透的认识,也坦言了他自己将勇于面对互联网的荆棘丛生的未来,坚定地走下去。
这个谈话大致在8月7号左右,笔者用语音软件将其整理成文字如下,我们可以从中读解到他走到今天究竟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支撑,他的互联网的“行不由径”的目标又有什么具体的内容,还有他是如何面对互联网上一直纠缠着他的那些所谓“反沈联盟”的黑化势力。

文字整理如下,【】中为笔者所概括出的主旨要点:
——【网红分两种类型,沈巍对自己忝列网红,认为已经超出预期,显示出他一直保持着超然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这种网红生涯】
因为我上次说过的,我说网红的命都不长,超过六十的人没几个,我已经破记录了。50 快 60 了。因为网红它有几种:一种,比如说他是抗癌,或者跟某个疾病做斗争,网络上被人知名了。
有些,因为他红了之后,就拼命的要开始谋利了,搞钱不顾一切的。我现在呢,是为了别人做嫁衣裳,天天陪着他们。
【沈巍提到了网络上的种种怪现象,其中道德沦丧最为显见,那种当面捧场、背后骂人的见风使舵嘴脸,在网络的照妖镜照耀下原形毕露。】
还有一点,网络上这个(道德缺失现象)。为什么我今天一再地讲到张元济那个时代的道德呢?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这些人,他基本上道德这个概念就不存在了。他可以今天晚上说你不好,明天早晨他又跑到你身边来,跟你相亲相近。这个就是让人不可思议了,因为在过去来说,君子“和而不同”嘛,不可能说你不好,观点不同不要紧。但这一点呢,就目前来看,是我很无奈的。
如果背后说我不好,我认为这很正常。他们公开地在直播间说不好,(就令人无语了)。当然我也无所谓,他们的这种杀伤力特别(怪异)。你说我不好,就不好了,过几天他又来了,那你就是有点不可思议。
【沈巍表示面对这种道德缺失的网络环境,自己只会抓住互联网的主流效应,而不会计较网络上的负面伤害,毕竟网络更多有利的一面,是能坦露出真实,只要自己展现出真实的一面,就会在网络上保持战略定力,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问:那沈老师有没有想过脱离这个环境?)脱离这个环境目前看来身不由己。因为互联网时代,你是没有办法完完全全由你自己决定的,因为有他们在,我只能说顺势而为吧。就是能够利用他们当中的有利的一面,把不利的一面去掉。
但是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不利的一面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没有办法的,而且就因为它(网络)是允许不利的面存在的,所以它更是更真实,而没有那种虚假的表层,因为它把一切都暴露在别人面前,装不了假,是这个原因。
【沈巍强调,不管互联网有利有弊,但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不同阶层的互联。】
(网友问:但是还是很衷心的希望沈老师能够适可而止)是适可而止,就像我刚才讲的,如果不是互联网,那么包括你今天,也走不到我身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呢,我们又觉得它还是有优势的一面,还是有他正义的一面,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原因,那么我相信,你负面的东西你也碰不到,但是正面的东西呢,你也碰不到。只是由于你那个小范围。
所以,如果是张元济先生他们活在今天,我相信他是肯定会主动的利用网络的,而绝对不是说避开网络。这个是有先例的,因为当年在他创办商务印书馆之前,电影已经发展了,他就大胆地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电影部。当然这个电影大多数不是那种娱乐片,它是纪录片性质的,比如说介绍全球风景,这就是他大胆的跟着时代走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如果他活在今天,我相信他肯定会觉得:做直播也是传播文化的一个办法,他肯定要,他绝对不会像我们那样忽略它。
【沈巍指出互联网也是一种读书形式,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文化传播目的,这也是沈巍坚定地将自己捆绑进互联网实现文化传播、进行读书学习的根本原因】
像我们现在承认它(互联网)有不利的一面,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它有利的一面?因为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毕竟已经不看书了,这个你必须承认。那么如果你在这个直播的过程当中,你能够让大家分享到了文化的一点哪怕是微薄的东西,我相信你也不能说一点没价值吧。
我前几年参加读书会,有一次我也在讲,我说我们今天一定要把自己对读书的定义放宽,不是说读纸质书是读书,你现在看短视频也在读书,包括我们过去看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也是一种读书。
就是说不能忽略尤其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它这个新问题,交际方式、传播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了,就看你怎么抓住这个机会。
【沈巍对身边的团队不满意,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文化上与他同频,而现在在他身边曝光较多,恰恰是在文化上能够与他产生共鸣的人。这意味着,沈巍身边的主播存在着一个如何跟上他的节奏的问题,不然的话,只能在低端局里满足于“吃香的、喝辣的”的表层风光,而不会在更大的层面上走进未来的“行不由径”的更大的世界。】
我希望通过这个几年,可能会真的碰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能够跟我一起能够往前走的。当然我相信总能碰得到,但是目前就他们这个群体当中应该是没有,至少我没看到。因为他们连读书的习惯都没有,更不要说跟我一起合作了。
他们能够在将来不对我发一些恶语相加,那我已经善莫大焉了,我已经感恩不尽的。因为我当然身上有缺点的,作为我们大多数来说,他有些人是会记住你的恶的一面的,而不是记住你善的一面,尤其我们今天。
【沈巍表达了不会在乎那些黑化力量对他的打击,可以说他把互联网的正负双刃性看的非常通透。】
(网友问:我想你这个绝对是应该能够承受,因为你既然决定踏入这个网络)这个是当然,这个是肯定的,因为我现在皮很厚的,哈哈哈,除了他们向我表达爱
(网友:因为你有强大的内心)可能是吧,因为我真的不计较,你看他们晚上总是给我发短视频,某某又在说你不好了。我说让他说我不好,我身上少不了块肉,让他说好了,无所谓。大不了有几个人取关我:原来老沈是这样的人,他想取关就取关吧,还是有新的人会进来。就是这么一个心态。
而且我自己对自己还是有清醒的认知的,我不会被他们虚伪的表面的夸奖(蒙蔽)。
【沈巍认为生活也是应该读的一本书,他26年的流浪生活,也是在阅读生活这本大书,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重新浮出正常社会时,没有成为一个废物。】
(网友说:你有现在的这个一个状态啊,包括你刚说的一个强大的内心,我觉得应该也是书本给你的力量。)
不单单是书本,因为还有社会。就是生活本身也是一本书。如果你光读书,没有生活的这种感动,那我想是不行。
就是因为我在流浪过程中也碰到善良的人,也碰到那种很恶毒的人,那么这也就是一本书,让你时时刻刻的懂得善良有多么珍贵。那次有一个年纪大的到我这里来,好像身体很差,他们就说赶快把他叫走,意思说赶快让他走吧,免得他这里出了事了,你承担不了。那我说假如你处在这个身份上,你是希望人家赶你走呢?还是希望人家对你关心一下呢?
所以这个就是说,经历过社会的人跟不经历过社会的,他的认知是不一样。我觉得,光靠你说看书,(是不够的)所以,包括我跟他们接触,实际上也是在看书。只是我对他们呢,更多一点警惕心吧,就是我知道,我吃了这么多年亏了,所以他们在我面前表现出的那种(假像),可能好话打动不了我,因为我心里很清楚的。谁知道你们将来会怎么样?我不好说。但是我反正不会恶意对待别人,这个是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的。你们再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反过来咬你,这是我永远做不到的。
【沈巍谈到了他的读书的先后秩序,可以了解他的知识结构侧重点是什么?】
(网友:如果你有时间或者是有机会的话,能够去看一下李丽华的一些作品。)
可以,但是今天看来,可能机会几乎是零。为什么呢?因为该看的太多了。单单以我的这个计划来说,一个,世界政治学史,我是要从头到尾看一遍的。然后世界哲学的这些大名家的观点,我是要去读一遍的。还有我的爱好就是文学家的那种著名著作。
你想想看,你的一生时间,我已经 1/3 的人生过去了。严格来说,真正能实际用的时间,估计也就是二三十年时间。你说说看生命对我来说你还有多少?
所以这种作品我真的是一般来说只是大概了解一下的,因为没有办法去深究了,因为我毕竟这个兴趣在于政治学和哲学这方面,那种我只能大概了解。
【沈巍对人类的名次之争,表达了他的反感,很令人耳目一新。那种形式上的名次,细细想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网友:沈老师对体育好像也完全不感兴趣?)
对体育啊,我就知道运动员没几个活了寿命很长的,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娱乐,也是人类的丛林法则不再起作用下的一种丛林法则。为什么呢?一定要比一个,你是第一名,我是第二名。其实你第一吧,第二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喜欢这样,所以这个丛林法则的这个理念,教育上也是如此,总要评一个学生第一名第二名。
但是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没有一个是通过这个办法评出来的。你没办法告诉他们俩谁是排在第一个的,所以这又是人类的一个悖论。
你能说哥白尼排第一号还是第二号啊,伽利略排第一还是第二?就像他们前几天,(告诉我:)沈老师,松江天马山,有个护珠塔,是全世界倾斜度最高的一个塔。
马上我们那位留法的那个女的就出来驳斥了。她说一,这个塔的高度根本不是全世界最高的,它很矮,一点点高,这是第一。第二个,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比萨斜塔因为伽利略的缘故,在历史上已经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护珠塔没有任何的这个(历史),所以你这个比第一第二没有意义。因为你的意义不在一个层面上。
(网友:所以你一直觉得是文化这个东西没有最好,或者是没有最坏。)
这个肯定啊,所以方方面面都是上中下、左中右,都是并存的,因为你怎么来定高下呢?如果你能定高下,我都能举出例子来,他不是最优的,我也能举出例子来,他不是最差的。一般来说,你用行政手段定出的谁优谁劣,那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你说的吴镇,我去了吴镇纪念馆,吴镇纪念馆很寂寞的啦,规模不大,那么他本人的一生呢也很平淡的,也没多大的特殊人生。他的美术要放在世界美术史上来说,也不能说起很大的波澜。但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呢,就是“元四家”。人们对他的这种精神,包括对他这个作品,这个是中国文化的决定。我去是因为我知道这个人的这个地位,但是你说究竟他第一啊第二啊,你还真不好说。那天我去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在网上要 400 多块钱才能买到的画册,它200 多块钱就能买到,因为它那个参观的人少嘛,在那个小卖部里——

沈巍从没有用一路长虹表达自己的未来,而“行不由径”,却可以看出他对他未来的路的一种期许,那就是前面的道路肯定会荆棘丛生,但绝不妥协,拒绝走捞钱的人生捷径,而坚定地选择走正大光明的传播文化的直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