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三岁的女儿突然抱住我的腿,仰起小脸说:“妈妈我最爱你。”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瞬间破防。
这不是她第一次表达爱意,但每次听到,仍然会让我眼眶发热。作为父母,我们日复一日地付出,有时疲惫不堪,有时怀疑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为什么孩子的这句话有如此大的力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大脑中有一个“情感银行”账户。孩子的每一次拥抱、每一声“我爱你”,都是向我们情感账户的大额存款,足以抵消日常育儿中的疲惫与挫折。
爱的表达是双向的滋养当我们收到孩子的爱意表达时,身体其实会发生积极变化。研究表明,这种时刻会刺激大脑释放催产素,即“爱的荷尔蒙”,不仅减轻压力,还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
有趣的是,孩子表达爱意的能力,往往 mirror(反映)了他们接收到的爱。就像回声原理,我们给予什么样的爱,就会收到什么样的回响。
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从不这样说?”其实,每个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些用语言,有些用行动,有些则通过画一幅画或留一张小纸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鼓励表达的氛围:
以身作则,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意
接纳不同形式的表达,不强迫孩子必须说“我爱你”
当孩子表达爱时,给予积极回应:“妈妈也爱你,你的话让我好开心”
珍惜但不依赖这些瞬间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逐渐学会珍惜这些甜蜜时刻,但不完全依赖它们来确认自己做得好坏。育儿路上有高峰也有低谷,有时孩子的一句“我讨厌你”同样来得猝不及防。
关键是要明白:这两者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部分。孩子表达爱意时,我们全心享受;孩子发脾气时,我们稳定接住。这种恒定的爱,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我有个小习惯,把孩子们这些甜蜜瞬间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在艰难的育儿时刻翻看这些记录,总能重新获得力量。
有位儿童发展专家说得妙:“养育孩子就像是在浇灌一棵树,你不能指望它每时每刻都在长高,但你知道,只要你持续浇灌,它终将枝繁叶茂。”
孩子的爱语就是这样,提醒着我们所有付出的价值。所以,当下次你的孩子对你说“我爱你”时,请停下手中的事,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地回应:“我也爱你,宝贝。”
这些瞬间稍纵即逝,但它们在心中留下的温暖,将长久地滋养我们彼此的灵魂。
毕竟,在这漫长的育儿旅程中,我们和孩子,是互相照亮对方道路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