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晓晖 编校:殷英
本系列旨在梳理与解读民国时期中小学课本中有关江西的文字记载。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化等内容的考察与分析,呈现当时教育视野下的江西形象。
【教材信息】
书名:(修正)高小地理教科书·第二册
著作与发行:新民印书馆(北京)
印刷:新民印书馆(北京)
出版日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二月

【教材说明】
本书出版于1938年,也是日占时期华北政务委员会(日本在华北扶持的伪政权)时期的课本,与《民国课本中的江西|高小地理教科书·第二册(北京,1941)》相同,供高小一年级使用,相当于现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课本。
著作、发行者为“教育部编审会”,未标明作者。“教育部编审会”是伪教育部(后改为教育总署)的直辖机构,负责编辑中小学教科书。
本书由北平(日伪时期自称“北京”)新民印书馆印刷。新民印书馆是日占期由日本人控制的华北最大的出版印刷机构,以承印教科书为主,兼及书刊与伪钞的印刷任务。
教材内容起于云贵川,终于山陕两省,合计二十课,主要介绍长江流域各省。本文节录其中有关江西省的部分内容(教材第十一至第十三课)。编者根据当代汉语标准,对原文中的用词、标点有所修订。

【正文】
十一 九江县和南昌市
【问题】九江的交通怎么样?九江的商业怎么样?庐山在哪里?风景怎么样?江西的省会在哪里?有什么名胜古迹?
从武汉趁汽船顺流东下,直达九江县*。九江当鄱阳湖西岸,扼长江要冲;外通武汉,内达全省,是江西省唯一大商埠。商业以茶为最盛,和闽侯、汉口称为我国三大茶市。此外瓷器、夏布、纸张、木材,都是本埠大宗的输出品。
九江的东南有庐山,高一千多公尺,周一百多公里。山中常有云雾围绕,有「难见庐山真面目」的传说。山间古迹名胜很多,各有奇趣,著名于世。庐山的西北部有牯牛岭,简称牯岭,别墅相连,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从九江经南浔铁路直达南昌市。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在鄱阳湖西南,赣江沿岸;水陆四通,商务繁盛,全省木材,多集于此,米市亦非常兴盛。城垣已拆除,改筑马路。名胜以东湖畔的百花洲为著,多古迹,风景也佳。

【注释与解读】
* 九江县:清末九江为九江府,府治德化县。民国元年(1912)废府,德化县直隶于江西省。1914年设浔阳道,为消除重复县名,德化县改九江县。1917年设九江市。1936年1月,赣鄂皖三省以长江划界,原属九江江北大片土地与人口被划入湖北、安徽。划界后的九江因达不到民国政府的设市要求,被降格为县。1949年解放后,九江市再度成立。

十二 景德镇的瓷器
【问题】景德镇在那里?制造瓷器用什么原料?这些原料产在那里?制造瓷器要多少手续?景德镇的瓷器有什么缺点?要怎样改良?
从南昌市渡鄱阳湖,溯昌江,到浮梁县。浮梁县就是景德镇,近年移县治于此,千余年前就因制瓷著名;现在我国所用的瓷器,有许多是从这里出产。造瓷的瓷土,由鄱阳湖沿岸和安徽省的祁门运来。制瓷手续很多,大别为淘泥、制坯、修坯、上釉、烧制、施彩数种,都用分工的制度。现在瓷窑约有一百二十所;每年烧窑的时候,人口骤加,通夜火光烛天,是内地极盛的工业区域。

景瓷色泽光润,质地精良。不过式样和绘画,往往陈旧。近年江西瓷业公司,用新式机器,改良制造,出品在各处赛会中,都得着很好的评论。
景瓷的产额,年值五六百万。销路除运到九江外,或溯赣江运入广东,或经安徽南部运入浙江,运销到外国去的也很多。如能一面努力改良制造,一面设法推广销路,那么,这地的瓷器业,更可发达了。

【注释与解读】
本课与《民国课本中的江西|复兴地理教科书·高小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33)》内容基本一致,故不再注释说明。

十三 赣江和鄱阳湖的水利
【问题】江西省的水利靠什么?江西省的地势怎么样?鄱阳湖在那里?鄱阳湖对于长江有什么功用?怎样改良鄱阳湖?
江西全省的水利,如农田的灌溉,航路的交通,都靠着赣江本支流和鄱阳湖。
江西省的地势,除了北部鄱阳湖和长江沿岸外,四周都是山脉包围着,中间是一个大平原;河流都发源于边界的山岭,或向东流,或向西流,多注于纵贯本省中央的赣江。赣江曲折北流,至下游分数道注入鄱阳湖。
鄱阳湖在江西省的北部,是汇集赣江、信江诸水而成的,北面和长江相通。湖的四周,都是沃野,在夏秋长江水涨的时候,江水倒灌入湖,泛滥沿岸;在冬春长江水浅的时候,湖水顺流入江,沿岸干涸,湖面也就减缩;所以这个湖,很有调剂水量的功用。
这个鄱阳湖,实有疏浚深水道的必要;并应改良支流,以免泛滥或干涸。

【注释与解读】
鄱阳湖流域覆盖江西全境94%的国土面积,全省近97%的地表径流最终都汇入鄱阳湖。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面积与蓄水量差异悬殊。枯水期部分河流航道较浅,影响通航。近年来,江西省加大了航道疏浚的投入,主要河流的通航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酝酿已久、并引起广泛争议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正是为了解决枯水期的水资源问题而提出的。
【后记】
作为一本日占区出版的小学教材,书名上强调的“修正”,实则也没什么新意,十平八稳而已。
最有特色的是教材的封面:男孩肩上扛着的是华北伪政权(自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国旗”——五色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