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将15家中企列入清单,48小时内,中方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

美国为何突然将15家中企列入 “清单”?中方在48小时内迅速回击,选择稀土作为反制的关键抓手。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根据

美国为何突然将15家中企列入 “清单”?中方在48小时内迅速回击,选择稀土作为反制的关键抓手。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

根据美国商务部10月8日发布的消息,15家中国实体被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理由是所谓的 “协助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获取美国无人机电子元件”。

紧接着,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发布公告,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相关技术及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美国此次制裁的 “虚实之争”,从名单构成与理由细节中可窥见一二。

15家相关企业里,既有中小型电子元件贸易商、零部件供应商,还有物流关联企业。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美方给出的制裁依据分为两类:一部分被指协助也门胡塞武装采购无人机组件,另一部分则是以色列军方宣称,在当时的无人机残骸中发现了美国产电子元件,认定是由中企参与了采购。

但这一依据存在明显漏洞 —— 以色列提交的 “残骸元件溯源报告” 从未对外公开细节,也未经过第三方机构验证,仅凭美方单方面认定便实施制裁,合理性备受质疑。

更值得关注的是,相关中企已经发布声明,强调 “始终遵守出口法规,正与美国当局沟通”,却未得到美方的回应。

这种 “连坐式” 制裁,本质上是延续了美方一贯的打压逻辑。

美国总统特朗普

如今针对电子元件企业下手,显然是想通过 “清单式打压”,既掐断中东武装组织的供应链,又遏制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中方选择稀土作为反制手段,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自身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优势,打出的一张 “精准王牌”。

稀土看似普通,却是高端制造与国防工业的 “维生素”——美国F-35战机的发动机、“捕食者” 无人机的导航系统、核潜艇的声呐设备,都离不开钕铁硼、钐钴等稀土磁材;

即便是民用领域,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机若缺少铽元素,成本每台会增加数百美元。

稀土是军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而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优势,早已形成 “闭环”:从稀土矿开采,到高端磁材制造,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

这种优势让美国陷入了 “有矿难用” 的困境 ——哪怕本土拥有稀土矿,也因为缺乏分离技术,开采出的稀土矿石,仍需运到中国进行精炼加工。

此次中方的稀土技术管制,更是精准击中了美国的 “痛点”。

这次公布的管制范围不仅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技术,还涵盖了磁材制造的核心工艺,甚至连生产线的装配、调试、维护技术也被纳入管控。

同时,中方明确 “即使出口非管制货物,若明知其用于境外稀土相关生产活动,仍需申请许可”。

稀土资源

这一规定彻底堵死了 “灰色出口” 的可能 —— 此前有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出口非管制设备,变相输出稀土技术,如今这种操作将再无可能。

面对中方的反制,美国并非毫无应对之策,但其选项大多 “治标不治本”。

有消息称美方正考虑推动G7国家设立 “稀土价格下限”,试图通过集体采购抬高中国稀土出口成本。

但这一计划忽略了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垄断地位,即便价格上涨,美国企业仍需从中国进口精炼产品。

G7峰会上各国首脑合照

从美国“拉黑”中企,到中方祭出“稀土王牌”,这场48小时的博弈,本质上是中美在战略资源与技术领域的一次 “攻守转换”。

过去,美国习惯用技术封锁压制中国,如今中国凭借在稀土等战略资源上的优势,开始掌握博弈的主动权。

但这并非 “霸权反击”,而是基于《出口管制法》和国际规则的正当回应——

中方的管制始终明确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的目标,程序上公开透明,与美方动辄单边制裁、缺乏证据支撑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中美关系

未来,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稀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在规则框架下实现利益平衡,将是中美乃至全球各国都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