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有手就会,癫痫急救知识,赶紧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遇到有人癫痫发作的情况。面对这种紧急状况,许多人因不知道如何正确施救而感到无助。事实上,正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遇到有人癫痫发作的情况。面对这种紧急状况,许多人因不知道如何正确施救而感到无助。事实上,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而错误的操作则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一、先识别可能需要急救的癫痫发作

在实施急救前,首先需要正确识别癫痫发作。一些小发作,比如愣神、发呆等往往很快就结束了,患者也无明显动作,无需急救。我们说的可能需要急救的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也就是常说的大发作),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突然意识丧失,患者可能发出尖叫声后倒地;

● 全身肌肉强直,肢体伸直,呼吸暂停,面色可能发绀;

● 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地抽动,可能伴有口吐白沫;

● 发作后:肌肉松弛,意识逐渐恢复,常感疲劳、头痛、困惑;

● 部分患者在发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尿失禁或舌咬伤。

二、“有手就会” 的 5 步急救流程

第 1 步:保持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迅速将患者周围的桌椅、尖锐物品移开,若患者在站立或行走中发作,缓慢将其放倒(避免突然拖拽导致骨折),在头部下方垫软物(如衣物、枕头)。

第 2 步:调整体位,预防窒息(最关键步骤)

待患者抽搐稍有缓解(约 10-20 秒),用手轻轻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左侧或右侧均可),同时抬起下颌(用手指托住下巴下方,避免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第 3 步:解开束缚,保持呼吸通畅

解开患者衣领、领带、腰带等束缚物,若患者佩戴假牙,需及时取出(避免假牙脱落呛入气管)。

第 4 步:观察记录,不强行干预发作

用手机记录发作开始时间、持续时长(从抽搐开始到意识恢复的时间)、发作表现(如肢体抽搐部位、是否有口吐白沫、瞳孔变化),期间不强行按压肢体(避免肌肉拉伤)、不撬开口腔(无需塞任何物品,舌头咬伤多为轻微损伤,强行塞物易导致牙齿断裂、误吸)。

第 5 步:发作后护理,等待意识恢复

发作停止后,患者可能处于嗜睡、意识模糊状态,需保持安静环境,陪伴在旁直至意识完全清醒(通常需 5-30 分钟),清醒后询问是否有头痛、恶心等不适,避免立即让其站立或进食(防止头晕跌倒、呛咳)。

三、癫痫急救的常见误区与禁忌

在癫痫急救中,避免错误操作与掌握正确方法同等重要。以下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往患者口中塞东西防止舌咬伤

这是最常见且危险的错误做法。强行撬开患者口腔塞入物品可能导致患者牙齿损伤、脱落,口腔黏膜损伤,塞入物断裂引起窒息,施救者手指被咬伤等。

事实上,癫痫发作时强大的咬肌收缩可能使患者咬伤舌缘,但很少会导致舌头完全咬断,往患者口中塞东西可能会导致二次伤害。

误区二:强行按住抽搐的肢体

强行约束患者抽搐的肢体不仅无法停止发作,还可能导致患者骨折或关节脱位、肌肉拉伤、增加患者苏醒后的困惑和恐惧等。

误区三:试图给患者喂药或喂水

在患者意识未完全恢复时,喂食任何东西都可能导致误吸和窒息。

误区四:进行人工呼吸

除非患者发作后无呼吸(极其罕见情况),否则在抽搐期间通常不需要人工呼吸,也不要按压胸部。发作停止后,自然呼吸通常会恢复。

误区五:掐人中

在民间急救认知中,“掐人中” 常被视为 “唤醒患者” 的手段,但从医学角度,这是错误且有害的操作,它无法终止发作,还容易造成额外伤害。《中国癫痫急救共识(2023)》明确指出:“禁止在癫痫发作时采用掐人中、按压虎口等传统方法,此类操作无科学依据,且可能引发二次伤害。”

四、必须立即拨打 120 的 3 种情况

若出现以下场景,急救同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延误治疗:

● 发作持续超 5 分钟(或两次发作间隔短,患者未恢复意识):属于癫痫持续状态,若不及时用药终止,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 首次发作:无法判断是否为癫痫或其他严重疾病(如脑出血、低血糖),需就医明确病因。

● 发作时伴随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头部外伤、孕妇或老年人:可能存在窒息、颅脑损伤等并发症,需专业医疗干预。

掌握正确的癫痫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可以保护他人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记住 “不掐人中、不强行按压、不塞东西”,保护患者免受外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呼叫120急救服务,成为患者身边的 “安全守护者”。